揭秘中国画画海第一人李海涛 历史收件海疆全貌作品诞生

2016-11-07 12:38    点击:    

2016年10月28日讯,这是一幅弘扬长征精神的画作,画家李海涛为了创作长51米的《海疆万里图》,深入生活行走海疆达31000多公里。

4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李海涛在家中为记者展示了《海疆万里图》

3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85岁的李海涛身着一件蓝色唐装,外套里面是海滩图案蓝白相间的衬衫,他的夫人、79岁的肖凯身穿一件宝蓝色旗袍

2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1985年起,李海涛开始创作《海疆万里图》,五年中他行走了祖国31000多公里的海疆,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史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的三项记录

1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1985年起,李海涛开始创作《海疆万里图》,五年中他行走了祖国31000多公里的海疆,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史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的三项记录

记者来到北京画院老画家李海涛的家中,85岁的李海涛身着一件蓝色唐装,外套里面是海滩图案蓝白相间的衬衫,他的夫人、79岁的肖凯身穿一件宝蓝色旗袍。“今天是我们俩结婚55周年纪念日!50年是金婚,那55周年是什么婚啊?”肖凯一边给李海涛整理衣服,一边问家人们。而明年,将是李海涛从艺70年。

夫妻俩的“情侣装”是海水的颜色,两人与海洋有着宿命般的缘分——肖凯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大将肖劲光的女儿,而李海涛画海已有三十多年了,他的《海疆万里图》展出时引起轰动,夫妻俩还创立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李海涛想用绘画表现博大的海疆,他先以手边资料绘出小稿,于1986年春征求岳父肖劲光的意见。老人说:“历史上中国有寸土必争的观念,但缺乏寸海必争意识。此画一定要画好,以示后人!”

李海涛在家中为记者展示了《海疆万里图》。1985年起,李海涛开始创作《海疆万里图》,五年中他行走了祖国31000多公里的海疆,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史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的三项记录。而李海涛当年所画的景物如今除青山依旧在,大多已变迁无存。全卷共有102个景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表现海疆全貌的作品,也是一定程度上中国海洋史的形象体现。在艺术上把春、夏、秋、冬、雾、雪、风逐步演变画在一幅画中,这也是中国第一件。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原作的重要性,这幅画1990年展出后再没有跟观众见过面。我现在老了,总觉得这画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李海涛谈起画卷充满深情,1991年作品首次展出时,评论界认为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1991年在美国个展展示时,被美国《世界日报》评为“空前绝后之作”。

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军博物馆、天津海洋博物馆、上海浦东海事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香港美术馆……许多知名美术馆机构以及国内外一些个人收藏家,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希望能收藏此卷。但他却坚持前提是“留在国内”,并保证作品永久安全收藏。再考虑涉及作品的共识等因素,最后将作出决定给谁收藏。

李海涛以85岁的高龄,现在又开始绘制海上丝绸之路的画卷,小稿已经完成,他还要继续完成这幅新的长卷。

深入生活历尽艰辛

中国绘画史上山水、人物、花鸟发展的都很快,有的已达到顶峰。然而海洋却几乎是一片空白。1977年,李海涛是在无传统可继承,无文献可参考的基础上起步,从生活中索取,不断研究探讨画海的技法,尤其浪花留白。李海涛创作的海,追求与众不同的视觉、听觉、味觉(海边的海腥味)的“三觉”独特表现,为中国艺术独树一帜。也把不同海域的浪加以命名,如:抬头浪、滚浪、倒浪、挤压浪、冲击浪、爬坡浪、旋浪、回头浪、双击浪……等等。

“海涛”这个名字似乎与肖凯的家庭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当问到这个名字的来历时。肖凯告诉记者,这就是原名,他家乡是青岛,1977年起从画人物及山水转型画海的,“这可能也是一种命中注定吧!”

1985年,李海涛为创作《海疆万里图》,走遍了祖国的海疆线,踏遍了此前没有人踏足过的海岛,他画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花果山水帘洞”的地方,也跟孙悟空一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画家并不富,“我们那个时候画画纯粹是对事业的爱,不像现在某些画家追求钱”。当时为深入生活,集中了家中可用的钱,又得到国家海洋局一点赞助,他主动回报三幅会议室需要的画。美协给了点赞助,画社也收购三件作品,合起来才两千元钱。他在爱画画的次子陪同下,携带美协、海军和旅游局的介绍信,提着许多方便面、方便炉、帐篷出发了。

一路上大部分时候是住不起旅馆的,尽量找些关系住下来。在青岛崂山,当时无缆车,为避免每日上下山之劳,求上清宫允许他们父子留在山上。但道士无卧具,仅给了他两条蚊帐当被。潮气螨虫咬得他们浑身痛痒难忍,只能穿上雨衣,再加蚊帐度夜,这比风餐露宿已经好了很多。

在三亚原始森林里,他遇到从树叶掉下的旱蚂蟥,这是一种可怕的虫子,吸血的虫子掉进脖子里吸血,他却浑然不觉。画画入了迷,画完喘口气,才发现鲜血早已顺着脖子留下来,染红了衬衫。又一次他因傍晚看不清路,掉在桥下身上划了个大口子,“我吓坏了,当时看到骨头都露出来了。”李海涛去医务室缝了八针,半月不能下床,一拆线立马又去采风了。

在东南澳岛,李海涛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台风来了,他没有随着快艇返航,而专等飓风来,画它难得一见的风涌气势。在舟山跎岛,甲沟炎使他疼痛难忍,每日去医务室清洗脓血,两个月后返京拔掉指甲才痊愈。在深入生活中,他的老母在郑州去世,姐姐未把消息通知弟弟,生怕影响其进程,这使他深感内疚。

“没有我太太,我这画画不出来。”李海涛感谢妻子肖凯,肖凯陪着他走了中国一半多的海岸线,也得到沿海军队的支持。海边最大的困难是淡水,“一点点洗脸的水都没有,只能靠收集雨水”,他们两个人就提着水桶轮流接水。在去福建太姥山之前,李海涛病倒不能进食,每日靠点滴维持,半月不见好转。部队医务室诊断可能是阑尾炎,劝其返京,深山区车行至太姥山下,他坚持上山看看,以了此愿。结果经钻山洞,爬小路一番活动,腹部竟然不疼了,可能是食物中毒所致。因此,他决定不回北京,按原计划继续前进。

“我特别想对现在的年轻画家说,深入生活是多么重要,总在画室里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李海涛说,当时画速写收集资料比照像更好,因为彩色片照不起,黑白片模糊不清。

勤奋爱国完成最终画作

肖凯是海军司令员之女,1938年生在延安,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她是在马背摇篮中度过童年。她也爱海,人称其为“海的女儿”。丈夫是“中国画海第一人”,真是缘分,也是“志同道合”的结果。李海涛记得最清楚的是,1989年春,深入生活结束后他们夫妇带着孩子去301医院看望肖劲光老人,老人当时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病房中秘书等人陪伴他。老人家第一句话问:“谁来了?”知道是女儿女婿来了,他第二句话问:“那幅画有人支持吗?”李海涛回答:“全国美协理事会对小稿曾专门谈论过。美协和国家海洋局都支持,并给些赞助。现深入生活已结束,即将转入正稿创作。”老人第三句话是“那个字我写不了啦”,李海涛听到心一震,行前曾留下纸请老人题卷首字,但岳父身体不适,无法拿笔,李海涛又不愿由人代写,所以深感遗憾,他说“您如不能题任何其他人都不能为之题字。”所以之后,有些朋友建议请某某人题卷首,都被李海涛否定,最后《海疆万里图》由李海涛本人题写。但遗憾的是,岳父1989年秋去世,未能看到作品完成。

中稿正稿创作阶段,为充实素材,有时需铺在地上趴地而画,李海涛中午就在一张行军床上休息。等最终完成卷1991年春正式展出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代表美协讲话说:“李海涛同志是非常勤奋的画家,不然就不可能用五年时间创作出这卷画。第二,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太讲深入生活问题了,但李海涛同志依然走这条路,所以画出这么好一卷画来。第三,我想李海涛,是一位爱国者,没有这样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画不出这样的画来的。”

李海涛夫妇深感建立中国海洋画自己的研究与创作平台的重要性,因此于2006年春在北京倡议召开“中国海洋画学术研讨会”,十位中国海洋画家参加并展出作品,并在会议中商讨筹建“中国海洋画研究院”,挂靠国家海洋局报社。李海涛任首任院长,2004年改选时因自己年高请辞,选出上世纪60年初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肖凯为现任院长,李海涛为终身名誉院长。十年过去了,研究院硕果累累,先后在钦州、三亚、厦门、北京举办大型“拥抱蓝色国土”画展。谈到今后中国海洋画的发展,李海涛认为,第一必须到生活中去吸取营养,第二必须走中国民族化的道路,第三继续推向世界,全力走上新的长征之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