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影展和电影爱好者的坚持

2017-11-25 07:13    点击:    

(原标题:小众影展和电影爱好者的坚持)

小众影展和电影爱好者的坚持


影迷在FIRST影展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影片。 主办方供图

11日凌晨1点,当所有电商和剁手党都在为一个新消费数据的诞生而疯狂时,一个团队刚结束了一场影展的布展工作——FIRST青年电影展“主动放映”太原站(以下简称FIRST影展)。
  几个小时后,在中正天街的山西首家艺术院线——“等·艺术影院”,从进门地板、二楼楼梯,到海报墙、签名板、展架……到处都是FIRST的标志,一场为期2天的影展正式开幕。

  “我们不再非得去北上广”

来自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小西(化名),专程赶来看张溪溟导演的《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这是一部抑郁症题材的纪录片,5个月前,影片主人公任航刚刚在北京坠楼身亡。
  “FIRST影展每年都在山西传媒学院展映,今年学校的放映还没开始,我害怕在选片中会漏掉这部影片,就先到影展来看看。”小西说自己今年看了《二十二》《摇摇晃晃的人间》等不少纪录片,但相比常态的拍摄方式,她更喜欢《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的表达方式。
  当天展映中,还有中国首部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片《失控的生命》,该片已将好莱坞国际独立纪录片大奖收入囊中。此次FIRST影展中,还有刚获得第11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短片奖的《野潮》,以及《游泳》《乌玛》《小谢》《西流湾》等作品。本土不少影迷把11日、12日双休这两天都扎在FIRST影展中。
  “刚才激烈的对谈,听得我都缺氧了!”一个影迷在电影论坛结束后激动地说。映后的沙龙主题活动也是本次展映的重点,拍摄《山无棱天地合》的新锐导演李珈西,凭借《天马行空》入围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导演童来等嘉宾,第一时间与影迷分享了观影感受。
  “很多影片的导演,镜头对准的都不是繁华都市,而是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比如贾樟柯,比如我们学校的毕赣。”曾专程跑去北京国际电影节看片的小西说,现在平遥电影展、FIRST影展都来了,“我们不再非得去北上广,这里一样能看到好作品。”

  他想打造山西自己的独立影展

FIRST的含义就是强调首作,是一个发现与推选青年导演及作品的平台,影展至今已走过11年,评选出的作品被越来越多影迷和电影人关注,影展的评委名单也吸引着更多优秀电影人而来,比如姜文、王家卫。加上其独特的志愿者文化,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FIRST队伍。这种级别的号召力,已是很多电影节难以匹敌的了。
  12日晚FIRST影展太原站圆满落幕,本报记者采访了影展策展人何以,连续三年自掏腰包把这种影展引进太原,除了电影情怀,何以还有更大胆的想法——“做山西人自己的独立影展”!
  做过房地产、物业甚至农场生意的何以,无论工作发生多大变化,喜欢电影的兴趣始终不变。2013年何以创办亿华达传媒公司,他把目光转向文化产业,2015年何以把FIRST影展引入太原。“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影展,去找商家合作,大家的问题都是:有明星来太原吗?”招商不成,何以自费2万元把影展做起来。这一年12月12日,FIRST影展首次在太原5家咖啡馆和10所高校展映,“观影全部免费,只是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它。”
  2016年的FIRST影展,太原的观影人群开始发生变化,人数是第一年的三倍,观众与电影人的互动质量提升,不少学生参与进来。等到2017年筹备FIRST影展时,这个团队已经发展到近30人,不少志愿者加入进来。“今年跟大象点映做了7场众筹观影,包括《二十二》《摇摇晃晃的人间》《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等,参与观影的观众从高中生到退休的老人都有,说明很多文艺片不是没人看,而是没有放映的平台。”一个50多岁的老影迷感谢何以,能让自己在有生之年看到那么多好的纪录片。影迷的话,是何以将小成本影片众筹观影、FIRST影展坚持下来的原因。

  但关于这个电影平台的搭建,何以有更深远的考虑。“计划做5年FIRST青年影展,然后开设 电影课堂 ,邀请电影人做映前映后交流,等到平台和时机成熟,我们就做山西人自己的独立影展,做出我们的电影气候!”
  等待好电影的到来,需要看似徒劳又死磕的精神,很多人正在为更开放和多元化的电影市场做着努力。中国电影和观众,需要一个等待。

本报记者 李霈霈

(原标题:小众影展和电影爱好者的坚持)

netease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