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电影行业】突围与应对

2020-08-07 12:04    点击: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20年春节前夕,受疫情影响,国内各大影院纷纷停业,《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热门电影被迫撤档,春节及随后的各类假期档相继缺席,在疫情防控的大局之下,影院复工暂缓推进。近三个月的停摆,电影行业从生产制作到发行放映,全产业链遭受波及,预计全年票房损失巨大。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电影行业如何解困突围?互联网渐次融入,电影生态出现变局,危机会给电影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革?

  2019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报收186.9亿,截至今年3月底,据拓普数据统计,票房报收22.4亿元左右,若以去年同期标准计算,疫情下,一季度产生了近165亿元的票房缺口。中国电影发行协会副会长、首都华融影院董事长邓永红表示,影院长时间停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是一场从来没有过的灾难。首都电影院这边大概损失票房将近4000多万元。能够扛到两三个月的影院,我觉得应该还算是不错的,还能发工资的(影院)都算不错的。”

  影院是整个电影产业链中资产最终端,是观众品尝电影盛宴的场所,而处于上游的制片方则是盛宴的厨师,疫情突袭也扰乱了厨师的备料制作。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介绍,经过6个月筹备,原定于大年初九开机的拍摄计划被迫不断调整。“今年最大的一个摄制组《冰雪长津湖》,计划推到了今年的冬天再拍,因为我们要大量的还原70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场景,已经搭的景,可能到了今年冬天都要重做,直接损失我觉得应该在一亿元到一亿五千万元之间,间接损失就更多了。”于冬说。

  停摆近3个月,电影行业从未料想此轮寒冬会如此漫长。近期,去影院拍婚纱照的广告出现在社交平台,此外,释放库存商品、预售票券套餐都透着自谋生路的挣扎,影院希望能在有限的商业空间内尽全力保持现金流运转。

  为了缓解电影行业的经营压力,3月起,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帮扶电影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力求通过财政补贴、房租减免等措施,对各生产环节给予补助,这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是“雪中送炭”。然而,压力的多重性也让执行陷入两难,比如房租减免与疫情下本也步履维艰的民营物业。邓永红担心影院的停摆会带来产业链上下游的恶性循环,目前让影院活下来是最急迫的事。邓永红说:“现在我觉得最迫切的是专资返还,能有资金给到影院,让影院先能够活下来,这点真的非常重要。”

  3月底,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的“电影行业应对疫情影响”专题网络会议上,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电影专资返还”政策的期盼。于冬表示:“我们去年600多亿票房,将近有二三十亿的电影专项资金上缴,能不能适度的返还缓解当前现金流的紧张。今年电影票房达不到去年的一半,希望免征可以适度放宽,让行业休养生息。对于重点影片的拍摄给予一定的拍摄补贴资金。面对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够对于符合条件上市的企业,让它自身造血。”

  网络视听智库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认为,目前,电影行业在资金紧缺、项目减产延期、库存加剧、上映不确定性因素大增的多重压力下,变现、降维或成为特殊时期的有限选择。“线下院线重启,可能在短时间内还不一定能够可预期,一些公司他们也在采取非常现实的做法,就是迅速把存量的内容变现,但是未来可能随着疫情慢慢过去,大家可能会得到一个更稳定的一种平衡。”

  对于疫情催生的变化,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表示,类似的转变一方面可能放缓电影艺术水准的提升速度,而另一面也可能推进新技术发展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型的观看形态,例如裸眼3D或者杜比音效,如果长时间没办法去电影院的话,它可能会倒逼一些技术和资金向这个方面去流动。”

  于冬认为,经历疫情的电影市场触底反弹后,观众对好电影、好内容的渴望会只增不减,特殊时期进行优质内容的规划储备也是解困突围的选择。“这个时间其实是给了我们制片公司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剧本,利用疫情期间,我们同时几个筹备的剧组都在研发剧本,都在剧本的创作阶段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希望今年再推出一部医疗战线的英雄电影,来献给特殊时期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医护人员,向他们致敬!”于冬说。

  日前,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猫眼发布了一份疫情下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数据显示,3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期待”。左衡认为,不妨考虑分区分步,毕竟对依靠现金流支撑日常运转的影院来说,政策一刀切不利于其恢复元气。“我个人认为可以在严格监控、可控的情况下,安排好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做好卫生消毒,考察一下复工的可能性。”左衡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