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木偶专业走红并不意外

2018-04-20 18:01    点击:    

上戏木偶专业的男同学们在上课。 许婧 摄

上戏木偶专业的男同学们在上课。 许婧 摄

  2004年开创中国首个木偶专业本科班的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木偶)专业(以下简称木偶专业)经过数年蛰伏迎来“柳暗花明”。备受社会关注的2018年上戏“艺考”中,只招18人的木偶专业引来1300多名考生前来报考,被舆论定位为“意外走红”。

  对此,上戏木偶专业青年教师秦峰却有不同看法,“木偶专业不是突然火了,而是一直在积蓄力量,如今又因木偶剧的‘与时俱进’重新回到民众视线中”。

  木偶剧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游记》《八仙过海》等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热门剧目。不过,中国木偶剧人才的培养,历来都以家族传承或院团学馆教育为主,一度人才流失严重。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小和尚耍佛珠》。 许婧 摄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小和尚耍佛珠》。 许婧 摄

  记者在上戏木偶专业二年级的课堂看到,十几个男生正练习“小和尚耍佛珠”,他们需要先用脚高高抛起佛珠,再手持小和尚造型的木偶去接佛珠。秦峰注意到其中一个男生不下5次的失败,忍不住走上前示范标准动作并讲解个中诀窍,最后说“心态要放好,一个技巧没那么容易练成”。

  秦峰介绍说,其实德国、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国已有五六十年的木偶专业本科教学历史。上戏的木偶专业注重于国际接轨,每年都会进行教学计划的探讨和研讨,参考国外木偶院校的丰富课程体系。除了常规的声、台、行、表,还有木偶操纵、木偶制作等包含木偶元素的课程,更会安排戏剧导演课、创作课,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艺术修养。

  张泽文是秦峰的学生。现在大学二年级的他坦言,报考时并不了解该专业。刚入学时被问及读什么专业,会回答“表演”,但如今再提及木偶专业,倍感自豪。

上戏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许婧 摄

上戏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许婧 摄

  “当时真是抢生源”,秦峰笑道,2004年上海木偶剧团联合上戏开办的木偶专业本科班,只有不到50人报考,最后招录到14人。不过,也正是这首批14位本科生,毕业后进入上海木偶剧团后表现出众,才引起了社会对木偶专业的关注,上戏还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从2007年起,上戏木偶专业开始每年招生,2016年报考人数超过600人,2017年超过800人。

  究其原因,秦峰认为这与中国目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家政策不无关系。加之木偶剧演出的人物、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在与时俱进,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及欢迎,在一些艺术进商圈的活动推进中,生动有趣的木偶剧表演,广受亲子家庭欢迎,早已成为各大商场竞相“点单”的演出品类,“很多人被唤起了儿时的美好记忆”。

  2017年底,秦峰的另一个学生、上戏2012级木偶专业学生彭昱畅登上热门综艺节目,其可圈可点的演技让更多人了解到木偶专业。这让秦峰也注意到,新的传播媒介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戏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积极作用。

上戏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许婧 摄

上戏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许婧 摄

  从2004年至今,上戏木偶专业有约230个本科毕业生。根据学院的统计,差不多一半的人在全国各个木偶院团,其他也都没离开文化行业。

  张泽文告诉记者,毕业后即使不进入木偶院团,不管从事哪行哪业,听到木偶这两个字都会觉得亲切,但凡与艺术相关,也都会想到与木偶元素结合。

  “好的木偶剧表演者,要赋予木偶生命,让观众接受塑造的形象,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秦峰说,木偶专业与其他传统戏剧一样,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成材率不是很高,要真正成为木偶剧表演艺术家,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传承。不过,他也说,“我们一直在探索学习中,大家对这个专业也越来越有信心”。

  (记者 许婧 徐明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