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收视双下滑 音乐“综N代”缘何热度不再?

2018-10-17 16:46    点击:    

《蒙面唱将猜猜猜》第三季于日前正式宣布定档,对比今年以来多档音乐类综艺口碑、收视双下滑的表现,不免让外界如今对“综N代”的市场表现表示疑虑。今年以来,音乐综艺《金曲捞之挑战主打歌》、《中国新说唱》、《中国好声音第五季》于日前相继收官,从微博热搜可以直观的发现,像以往总决赛时热烈讨论冠军人选的情况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艾热冠军”、“吴亦凡开场秀”、“旦增尼玛好声音冠军”等个别话题。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有18档音乐综艺上线,其中半数为“综N代”。然而,堪称“高产”的音乐综艺中,昔日“爆款”暗淡收官,“综N代”显露疲态、新综艺也难以维持以往生命力,音乐综艺该如何打破瓶颈、真正回归“好声音”?

新、老综艺热度齐下降

10月7日,自2012年首播至今已有七年历史的老牌综艺代表——《中国好声音第五季》以李健战队旦增尼玛获得年度总冠军而收官。尽管播放平台暂未公布视频播放量等数据,但微博热搜中节目相关名词的搜索情况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与选手相比,反而是导师们更多的在带动节目的流量。今年节目除了携原名“中国好声音”回归之外,导师阵容部分,六届元老那英退出,谢霆锋、李健加入,尽管作出改变但曾经家喻户晓的“爆款”综艺如今也难逃“七年之痒”,最终平淡收场。

相似的结局发生在10月6日收官的《中国新说唱》,与去年“首季即巅峰”的《中国有嘻哈》相比,今年节目的热度则打了折扣。尽管《星球坠落》、《儿子娃娃》、《目不转睛》等单曲登上音乐平台排行榜,但也不及导师吴亦凡的“skr”、邓紫棋的“hook”的走红速度快。业界人士认为,“节目冗长的真人秀环节弱化了舞台表演,而嘻哈精神更多的被节目宣扬的love&peace弱化,充斥着‘求生欲’。”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已收官的节目表现平平,个性包含共性,目前的音乐综艺普遍缺少记忆点。在上线的18档音乐综艺中,多数哑火、难出“爆款”。以《金曲捞之挑战主打歌》及《中国音乐公告牌》为例,前者在第一季《金曲捞》时,打捞的《人情世故》等经典老歌让观众印象深刻,今年尽管赛制升级却将重点放在挑战上,似乎忘了节目的初心;而后者作为一档打歌节目,却让网友感觉更像是“爱奇艺的自我输出”。

观众的娱乐方式多元化消减了音乐类综艺这种形态的节目对于观众的吸引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孙振虎表示,“收官时间在国庆假期,这个时间段既可以聚敛人气也会疏减人气,部分观众没有选择看节目而是远足,会对节目的收官热度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目前音乐类综艺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观众对于节目形态越来越了解,期望值减少,而观众人数有限,因此与之前歌曲类节目‘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同,如今的节目热度会下降,想要达到之前的‘盛况’有些困难。”

“套路”多反衬原创性弱

已有7年历史的《中国好声音第五季》通过更换导师阵容、回归转椅模式,但并没有逃出导师选学员、学员对战、冠军爆冷的套路。与此同时,本季《中国新说唱》在形式上收敛很多,但最重要的选手部分却没有新亮点,很多网友表示在模仿去年的选手。当前音乐类综艺扎堆出现,选手部分却常出现“素人不素”的情况,多数为标榜“喜欢音乐、想要挑战一下自己”的熟面孔,比如,今年《中国新说唱》的选手陈梓童便是《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周杰伦战队的冠军、总决赛的亚军。

除此之外,《潮音战纪》、《中国音乐公告牌》、《这!就是对唱·对唱季》、《幻乐之城》等音乐类综艺扎堆出现,使出浑身解数对有限的观众资源进行争夺。以《幻乐之城》为例,节目以“音乐综艺+MV”的形式,力求呈现出音乐与电影双重质感,但屏幕上“实时演唱画面,无后期剪辑”的提示却更容易让观众“跳戏”;《明日之子第二季》不仅录播节目的数量增加了两期,赛制也有所不同,期待通过真人秀部分展现选手魅力;《这!就是对唱·对唱季》则将演唱形式改为男女对唱、期待以此吸引观众目光。

在业内人士看来,音乐类综艺过分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是观众对节目兴趣变弱的重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目前,观众文化娱乐方式更加多元,使得兴趣分散。与此同时,近年来音乐类综艺数量大幅度增加,尽管节目形式有所变化,但根本上都是围绕明星综艺秀,大同小异,时间一长,观众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目前,粉丝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国家对于艺人的形象气质、价值引导方面都会进行审视,使得部分节目在能播出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控制,于是会通过一些‘花活儿’来带引节目的热度,比如,在节目形式上创新、使其越来越丰富。而真正可以引领节目热度的内容却有限,‘花活儿’带来形式上的丰富并不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新节目形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幻乐之城》为例,起初可以做的精致,但长远来看对于投资方也是一种压力。投资方对于节目持续投资的支持也有限,更多的情况是在掘金之后改变策略,这不仅会影响节目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会使得节目制作方在创作过程中有所保留,避免完全投入。”孙振虎表示。

节目需回归音乐本身

在业内人士看来,音乐综艺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音乐本身表达的情感是可以被大众感知的,并且引发共鸣,这也是音乐综艺多年以来逐渐兴起的原因,但随着节目数量的不断增多,音乐综艺也容易陷入套路的困扰,形式逐渐趋同,即使是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加盟,也难以吸睛。

目前国内的大众类音乐综艺节目遭遇瓶颈期、垂直化小众音乐综艺节目模式仍需不断优化调整,音乐类节目的疲态关键还是选手资源的枯竭。然而,目前选手资源越来越紧缺,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节目靠形式是不够的,扎堆出现的新、老综艺究竟该如何突围?

“音乐类综艺最终要回归音乐内容本身,音乐资源的枯竭是音乐综艺节目号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孙振虎强调,之前音乐类综艺中的艺人和歌曲具有号召力,可以保持多年的热度。而近些年艺人及作品的号召力较弱。正如国内的电影始终缺少优秀的剧本,相比于艺人,发掘好的音乐作品则比较难,而只有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才可以使艺人被观众长时间记住。

孙振虎认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音乐类综艺的泛滥使得音乐资源有所枯竭,‘涸泽而渔’式持续不断的上线节目,艺人资源早晚会被挖空,因此一段时间的‘休渔期’、‘休养生息’是十分必要的,要有足够并且高质量的资源储备才会对节目未来的发展更有利。”

“对于目前绝大多数音乐类综艺,做音乐更多的只是借口,更主要的是在做综艺,因而,节目的音乐性并不够。对此,除了对音乐类综艺进行总量控制,更需要制作高质量、音乐性更强的综艺节目,例如原创性更强的《中国好歌曲》之类。综艺节目不能让综艺成为主流,而是始终要以内容为王,以经得住市场与观众考验的作品说话。”魏鹏举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卢扬金延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