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国际化咋走?政协委员建议打造川菜评价的“米其林”
央广网成都2月25日消息(记者贾宜超)无论是四川,还是其省会成都,都是“好吃嘴”的乐园,饮食文化已然深入川人骨髓。正在进行的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两位政协委员同时关注美食文化的发展,一位是刘中南,用4000字的篇幅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川菜国际化战略的若干建议;另一位是林宇航,为“成都美食”适应新时代、打造独有千年品牌建言。
打造川菜评价的“米其林”!定期考评、定期发布、定期更新
刘中南认为,川菜是中华文化、川蜀文化、天府文化走向世界的味蕾名片,而川菜国际化是华人全球化的迫切需求,是把成都打造成“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
在加快推进川菜国际化战略的若干建议中,特色化、本地化、定制化、小份化、标准化、配送化等几个特点被强调,提出需要重视。其中提及,“以标准化结合配送化,是未来川菜适应国内市场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利器”、“提供针对国际性小单元家庭食量的小份化川菜,是川菜推行国际化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建立国际化川菜教育培养体系方面,刘中南建议成立川菜研究所,从理论研究上支撑川菜国际化发展,为川菜走向国际寻找适宜方法,为川菜自我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为川菜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他建议,以科技助推川菜国际化战略实施。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川菜偏好人群,做到精准营销。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川菜人才库,以川菜标准为核心,定期评价、考核、更新人才库,并同时建立川菜大厨信用评价体系,双管齐下,牢牢掌控川菜人才评价系统,为川菜国际化推广奠定数据、信用和品牌支撑。运用VR技术,打造国际性网络川菜展示平台,结合互联网评价和送餐平台,由虚拟连接现实,由展示促进消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优化川菜机器人,为川菜实现标准化、国际化、连锁化提供切实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刘中南还建议以国际化为目标,制定统一的川菜评价标准。以政府牵头,组建由行业管理者、行业从业者、高校、培训机构、专家学者、消费者代表和互联网评价平台等为一体的川菜标准评价委员会,制定详细的分类评价标准,涵盖原料、工艺、用品、环境、价格、礼仪、口碑等若干要素,并形成统一、规范、可信的品牌化川菜评价标准,打造川菜评价的“米其林”。定期考评、定期发布、定期更新,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一碗美食能“倒腾”出大名堂?建议培训一批“美食导游”团队
与刘中南提出鼓励各地发展特色川菜旅游的建言相关联的,还有林宇航提出的建立成都美食和旅游景观的链接产业链的“金点子”。他建议,培训一批能通透宣传成都美食的“美食导游”团队,持证上岗。结合成都的典型传统旅游景点,加注“文化、旅游、时尚、科技”题材,从一碗美食彰显百年来成都美食的工匠精神以等文化内涵。
在林宇航看来,要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重新论证成都美食定位和发展问题,把成都美食作为富民产业、扶贫产业、流量经济产业,出台有关扶持成都美食发展相关战略性政策,出台具有宏观发展以及推动实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都美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对于特色,林宇航也很支持。建议重视发展更多有特色、有技术、能守住传统作业方式的店面,鼓励引导家庭作坊式成都美食小店、夫妻店、街边店的发展,打造更多的“宽窄巷子”和“美食里弄”,形成自己的美食文化特色。要讲好成都故事,守住成都美食味道,研究出台具有传承地方特色的成都美食小店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发掘成都美食人文价值,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成都美食成为与文化旅游真正融合发展的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