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的历史

2017-09-07 03:00    点击:    

最近一些朋友老是在问,什么是老料啊,有什么特性啊,鸡血红底料的为什么那么贵?希望这篇文能成为一个科普贴,让各位木友能愈加天文解小叶紫檀。

说到小叶紫檀的新料和老料问题,首先就要知道小叶紫檀的一些历史渊源: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紫檀为皇家所注重。海上交通的展开和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经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这对中国宠大的统治集团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特别是紫檀木,简直全被捆载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

小叶紫檀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基本无法运用。这是由于紫檀木生长迟缓,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兴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爱的一个重要缘由。
欧美等西方人士较中国更注重紫檀木,由于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以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中国。于是多方收购,运送回国。欧美传播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艰难,他们普通不收购整件器物,仅收购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安木框用以陈饰。
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时期,逐步构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需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购净尽,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的紫檀木全数用光。
从上述历史,我们能够看到,现代制造各类工艺品所采用的紫檀老料,其生终年限普通在1500年~2000年左右,历时最多也不过500年,而且极品的紫檀我们只能在一些明清紫檀家具和明清木料商传播下来那里才干看到,而在存世不多,很多艺术品都在战乱和斗争中损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