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四批甘肃省“最美人物”揭晓
2018-09-17 23:10 点击:
2018年第四批甘肃省最美人物刚刚揭晓,九位杰出人物当选。他们分别是:
张掖市甘州区委巡察办副主任陈耀新
张掖市山丹县陈户镇范营村村委会副主任徐玉莹
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主任(三级律师)麻天旺
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九池泉村小组农民企业家方正龙
中国甘肃网编辑记者宋芳科
甘肃临洮水文水资源局党总支书记郑熙
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访江
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进马村村民权红梅
甘肃省临洮县勤荣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勤。
1
陈耀新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自2012年起赴甘州区沙井镇瞭马墩村开展双联工作,2015年瞭马墩村被确立为精准扶贫村以来,被任命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多年来,他团结带领其他扶贫工作队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实,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肯定。201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陈耀新注重辨证施策,对照政策,结合村情、户情,细化实化帮扶措施,因地制宜确立了“抓党建促脱贫、抓教育促提升、抓产业促发展、抓帮扶促落实”的工作思路,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2015年当年,瞭马墩村累计争取和整合资金1052万,协调帮扶资金89万元,顺利实现了当年整体脱贫目标,贫困群众收入从2014年的2025元增长到7355元,增长了264%。为帮助村民争取发展资金,陈耀新四处奔波,自己做担保,为28户贫困村民争取畜牧贴息贷款185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他精准分析研判,将本市一家知名制种企业引进瞭马墩村,组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了富民强村支柱产业。他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步推进,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村容社貌整治,主动上门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真心解民忧、诚心帮民富,使瞭马墩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他舍小家、顾大家,赤诚无悔地奋斗在扶贫工作一线,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2
徐玉莹同志先进事迹简介徐玉莹,女,汉族,现年27岁,中共党员,张掖市山丹县陈户镇范营村村委会副主任。
自2015年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副主任以来,她主动请缨,积极投身范营村精准扶贫工作,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陈户镇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张掖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先进个人。
参加工作伊始,她克服困难走家串户、入田间地头,村民家庭情况、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她都一件一件印在心中。4年时间,范营村11个组她逐组逐户跑了至少6趟,特别是对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贫困户徐世杰患肺心病,儿子在外务工,儿媳精神二级残疾,她自告奋勇负责接送他去卫生院输液。“一户一摸底、一户一台账、一户一策”,她心里很清楚。像徐世杰这样的扶贫户还有12户。近三年,先后调引羊只83只,修建圈舍4座,申请贷款13万元,劳务输转8人,饲草复种25亩,这些沉甸甸的精准脱贫措施,每一件都需要一件件盯上抓好落实。她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按照“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目标,因户施策,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2016年修建日光温室大棚20座、钢架大棚95座,建成养殖小区1处;2017年修建钢架大棚100座;今年,建成范营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将范营村打造成以高原夏菜、高效经济作物、特色林果业和养殖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如今,范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01人中,脱贫为51户167户,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55元,脱贫成果显著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改变。
3
麻天旺同志先进事迹简介麻天旺,男,汉族,现年43岁,中共党员,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主任(三级律师)。
经过十几年的执业历练,凭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追求,他已成为一名理论功底丰厚、办案思路清晰、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十几年来,他从来没有一件法律事务由于自己的失误或不负责任而给当事人带来不利法律后果。在办理各类法律事务和处理非诉案件时,他始终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对有些群体性案件,他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认真把握案件总体走向,不惟办案而办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法律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协助政府、法院,从法律层面化解矛盾,做到办案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自2010年担任甘肃省钢材商会的法律顾问以来,每年为商会所属的数百家贸易企业免费进行《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培训,帮助企业规范经营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合同法律意识,防范经营风险。
作为一名社会法律工作者,麻天旺律师深知让老百姓“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的重要性。自2013年以来,在麻天旺律师的带领下,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正式开通了“天旺律师”微信免费普法平台,坚持每天第一时间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推送法律知识,使群众在点滴中学法、懂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麻天旺律师在自身执业生涯获得成功的同时,时刻不忘公益事业。每遇捐助活动,他都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
2014年麻天旺律师被评为甘肃省优秀青年律师,2016年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被兰州市城关区司法局评为优秀律师事务所,2017年麻天旺律师被兰州市城关区区委区政府授予“六五普法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4
方正龙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方正龙,男,汉族,现年63岁,群众,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九池泉村小组农民企业家。
他是一位致富不忘建设家乡的创业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自我创业,通过建筑行业磨砺而致富。事业有成后,他从心底里萌发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决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乡,造林1800余亩,改善家乡生态环境,被群众喻为“绿化荒山的活愚公”!2010年,为了使家乡彻底摆脱地质灾害威胁,决定投资160多万元历时半年时间在村前一座山上实施劈山整地,移动土石方20万方,为全村整体搬迁平整出一块40余亩土地,接着又投入资金2460多万元,为46户每户建起一栋二层200平方米配套齐全的砖混结构楼房;同时配合新农村建设修建1座70平米泵站,铺设输水管道2000多米,2座250立方米的蓄水池,结束了全村从3公里外拉水吃和吃窖水的历史。2014年7月总投资2620万元的46栋风格独特、样式新颖的近一万平方米的新农舍别墅群建成分配给村民使用,户均交款不足6万元,其中贫困户6户。
2015年起连续三年依托本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区森林景观资源,于2017年建成三处风格不同的楼、台、亭、阁等旅游观光景点,铺设景观通道和踏步台阶2000多米,硬化建设了集观光旅游集散、车辆停放点3500平方米的广场,同时种植了梨、杏等经济林树苗3000多株,建设了5处旅游公厕,提升改造了村社风貌,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全区创建美丽乡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近几年来,方正龙同志安排本村70多个劳动力在所在企业打工和劳务,每年收入达21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3万元,做到全力扶持、精准扶贫、全面脱贫,为全区扶贫解困整体脱贫做出了榜样。
2016年12月获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办、省扶贫办、省农行等举办的“农行杯甘肃脱贫攻坚年度十大人物奖”等荣誉称号。
5
宋芳科同志先进事迹简介宋芳科,男,汉族,现年34岁,群众,中国甘肃网编辑记者。
7年,120余所甘肃偏远山区学校、行程上万公里、11万余件爱心棉衣等物资。作为中国甘肃“新年新衣”大型公益活动执行记者,连续多年随队出发,在最冷的冬季将一件件新棉衣送抵甘肃山区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手中,目前已累计送达捐赠物资1600万余元。
同时,作为中国甘肃网“书香陇原·启智书屋”公益活动执行记者,为了改善乡村学校阅读条件,为山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阅读空间,2年来积极推进公益活动开展,在偏远山区小学配建书屋。通过“新年新衣”“书香陇原·启智书屋”两个公益活动统筹推进,以乡村小学这一入口既扶贫又扶智,用公益行动为甘肃脱贫攻坚贡献媒体人的力量。
甘肃省扶贫任务重,时间短。作为媒体记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访,挖掘扶贫一线干部群众的真实故事,是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从参加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武威、张掖脱贫攻坚系列采访》到参加“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旧屋变身“渔家乐”武威民勤村民靠水吃水发展旅游业》《宕昌哈达铺:“红色”引领培育出绿色产业》《陇南西和县:中国“半夏之乡”开出脱贫“药方”》等一批一线新闻,生动地反映了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甘肃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
参与完成《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采访活动》系列H5、数据新闻、图解新闻及微博话题获2017年度甘肃新闻奖媒体融合创新一等奖。
参加【甘肃头条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行”大型采访获得2017年度甘肃新闻奖媒体融合报道界面奖二等奖。
6
郑熙同志先进事迹简介郑熙,女,汉族,现年39岁,中共党员,甘肃临洮水文水资源局党总支书记。
身为省水利厅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她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报名深入基层扶贫一线,挂职陇南市武都区五马乡第一书记,积极投身于我省陇南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敢于担当,树立了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先后被武都区委授予2015年度优秀驻村帮扶队员荣誉称号,被陇南市委市政府授予2015年度全市驻村帮扶队优秀工作队员称号,2016年被陇南市委评选为驻村任职优秀第一书记。其事迹多次刊发在《甘肃日报》、《甘肃精准扶贫快报》、《陇南日报》等媒体上。
她因地制宜制定了《河口村精准扶贫发展规划》,提高站位管长远。富民产业带动是方向,探索新产业致富增后劲,种植油牡丹,联系衔接优质猕猴桃种苗,拓宽村民的脱贫渠道。牵线搭桥输出劳务,举办了劳务输出签约会,签订了挂职村所在乡10个村子的劳务用工协议。强基固本打基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修建完成的复合式过水桥、护村河堤、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成了村级卫生室,村小学护墙和村民文化广场,解决了村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的问题。对接电商建平台,创新发展解难题。先后发起了三次“五马之约”众筹,将村里的土特产销售一空,建立了河口电商扶贫服务点,设计出五马电商扶贫标志,组织贫困户成立了土特产合作社,与市区电商企业签定扶贫协议,建成了企业+网店+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经营模式。凝聚人心互帮互助,广泛宣传群帮共助。2017年协调完成了反映精准扶贫大背景下甘肃农村变化的微电影《山歌》拍摄。通过省电视台面向全国广泛宣传,短短数月,已经为河口村发起了“暖冬行”活动,为村民捐赠衣物、奶粉、电脑等物资近十万元。
7
郑访江同志先进事迹简介郑访江,男,汉族,现年36岁,中共党员,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他来自甘肃省平凉市大山深处的贫困农民家庭,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条件后毅然驻村帮扶。他丢下70多岁的老人、2个月大的儿子奔赴在30公里村社户间倾心真帮真扶;协调帮扶单位及责任人资助18万余元帮助9户特困户盖起了安全住房,为2户贫困户拉通了自来水,为2户特困户建起了牛棚;协调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建成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的蔬菜大棚10座;联系帮扶企业建成小杂粮加工“扶贫车间”,可为5户贫困户分红、30多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动员社会力量对12名本科大学生给予3.6万元资助,其中自己捐助1.2万余元;联系社会捐赠价值8万余元衣物450余件,让84户贫困户、13名五保户和80多名困难学生受益;帮助10余名贫困患者、5名尘肺病患者免费诊治疾病,节约费用8万余元。他的事迹被《中国中医药报》《医院管理论坛报》《甘肃农民报》,新华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甘肃电视台、定西电视台、通渭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数十家媒体报道,《中国青年报》曾头版头条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他曾荣获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第22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省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10多项厅级以上称号;他还被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他带领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支部被省卫计委党组、省中医院党委同时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所带领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被授予“全省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
8
权红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权红梅,女,汉族,现年32岁,群众,安定区新集乡进马村村民。
她17岁在酒泉市的一家私营砖厂打工时被简陋砖机吞噬掉了双臂,年轻漂亮的她人生轨迹突变,父母也笼罩阴霾之中。
回家养伤的三年里,权红梅卧床不起,甚至有时用嘴撕咬衣服,内心备受煎熬。2006年,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参加了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取了中、长跑及跳远三项冠军,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唤醒了原本她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此,她用脚刷牙、洗衣、做饭、叠被、操作手机、阅读《残疾人月报》……2007年12月,权红梅与祁效义喜结连理,丈夫就成为她的另“一双手”,夫妻恩爱、喜得儿子,现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
权红梅不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奋斗,从“忍”字开始绣十字绣,克服穿针引线被扎的痛苦,承受红肿脚痛的不眠之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巧的针头逐渐在脚尖“听话”起来,除每天接送孩子外,大部分时间绣花,“花开富贵”“鸳鸯戏荷”“国色天香”等十字绣成功出图,并经陇原巧手骨干培训班学习,一朵朵梅花、一片片枫叶、一个个小毛绒玩具,在她的脚尖上诞生。之后,她开始学习难度更大的苏绣,4年的努力,她的刺绣技艺更加娴熟,用自己勤劳的双脚编织着脱贫致富梦,利用手机开设了快手直播,粉丝达到2万多人。她还与同村姐妹合伙创立了手作艺术品网店,也成为定西小农女手作坊合伙人之一,带领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创作“文化创意产品”,她的脚工编制品、绣制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品质美、内涵美,“绣”进全国各地网民手中。2018年7月,权红梅参加全国“魔豆妈妈”创业扶贫大赛,喜获全国优秀“魔豆妈妈”称号,得到中国红十字会?淘宝公益基金提供的20万元无息贷款项目孵化金支持及相关爱心企业家指导,自此,她鼓足干劲带领十里八乡的姐妹们踏上致富之路。
9
康勤同志先进事迹简介康勤,男,汉族,现年38岁,中共党员,甘肃省临洮县勤荣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多年来,康勤坚持“以科技引领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推动产业”的发展思路,努力营造“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他成立的甘肃康勤薯业有限公司每年可以带动近5000户贫困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区域内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已建成年生产瓶苗5000万株,年产微型薯2亿粒的组培室、阳光温室和网棚。同时,还在黑龙江克山、内蒙古乌拉盖、甘肃临洮建有种薯扩繁基地6500多亩。依托康勤的马铃薯良种培育中心,中国马铃薯种子资源中心甘肃工作站、甘肃省农科院临洮工作站、定西市农科院临洮马铃薯研发培育中心纷纷落户临洮,这为打造临洮马铃薯品牌注入了巨大力量。“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为临洮马铃薯产业的带头人,康勤深感责任重大,他紧跟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思路,继续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近年来,已推广马铃薯良种7万多吨,累计推广种植马铃薯优良品种280多万亩,推进了当地马铃薯的优化升级,直接带动1000余贫困户,间接带动4000余贫困户,农民年收入可增加近万元。他还经常组织带领马铃薯种植大户参加全国各地的产品展销会,推销临洮马铃薯。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都建立了固定的销售窗口,并在临洮县以及周边地区设立了20多个收购点,帮助马铃薯种植户解决销售难问题。2017年度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