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创投都丹:商业航天风口渐近,投资机构应耐心布局长远

2019-02-13 13:53    点击: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头顶上这片苍穹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从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开始,人们一次次摸爬滚打、探索求知,从飞机到航天器,从低空到高空,再到外太空、失重空间,逐步提高对于天空和宇宙的认知。

“哈工大的航天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所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哈工大走出的不少校友在航天体系内担任核心研究人员。而我们对于航天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航天的情怀,可能是其他的投资机构不具备的,特别是我们对于航天这个产业的理解力”,哈工创投总裁都丹对蓝鲸产经记者直言。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以及各种政策和投资机构的投资需求转向综合的催化下,诸多投资机构转向商业航天这一领域。而随着商业航天风口渐近,究竟如何才能迅速在这片蓝海中开辟新的道路?对此,蓝鲸产经记者采访到了哈工创投总裁都丹。

航天领域创业者应构建自身技术壁垒

2000年左右,美国航天局开始培育和扶持民营航天企业,逐步退出低轨道商业航天发射和运营市场。中国商业航天虽然2015年才正式启动,但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却也曾表示:“商业航天领域,我国跟西方落得不太远,差距不太大。”

经过近3年时间的发展,特别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很多制约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正在被一一破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商业航天。

其中,哈工创投正是其中一家。哈工创投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以下简称“HRG”)旗下的投资公司,专注于机器人、商业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及并购投资。哈工创投机器人和商业航天是其重要行业切入点,当初设立的初衷是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做一些孵化投资和布局,后来在逐步探索中,把商业航天也确定为重点投资领域,零壹空间就是哈工创投背靠HRG从零开始孵化的商业航天项目。

都丹表示,哈工创投从2016年就开始布局投资商业航天领域,目前航天领域的投资项目占到哈工创投的10%--20%。哈工大的航天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哈工大走出的不少校友在航天体系内担任的是主要工程的核心研究人员,工程师也非常多,因此HRG在成立之初,有很多校友从航天体系内出来一起重新加入到这个新的品牌中创业,因此我们对于航天的理解,特别是对于航天的情怀,可能是其他的投资机构不具备的,特别是我们对于航天这个产业的理解力。”

孵化初期,虽然大家看到了美国有成功的创业公司,但是不确定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和体制下,能否产生像SpaceX一样的商业航天公司?在外界仍旧心存疑惑并观望之际,尽管决定孵化并投资之初,零壹空间团队中只有两名初创人员,但是源于哈工创投对这个领域的产业理解力、行业情怀以及HRG的技术和生态圈,零壹空间之际一路走到了现在。

“后来很多商业航天的从业者和创业者都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的理解力,也有对这个行业的情怀,更重要的是相信在国家支持之下,在商业航天领域会涌现出一批有使命担当,有商业理念,又有开拓创新思维的企业家,能够帮助中国的商业航天,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都丹坦言,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自己在擅长的领域是否具有长久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创业者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会让这个企业在产业链条上有持久性的价值,无论是给谁去做配合或者是配套服务,体系链条中都会独特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积累,就要介入到这个领域,未来生存起来会比较困难。商业航天不同与其它行业,这是一个需要长久的技术积累和技术验证的高壁垒行业,其失败的破坏性也是巨大的。因此国家对于火箭领域的创业企业管控可能会越来越严格,准入标准也会相应提高,但是这个领域一定会有企业能够获得国家、客户以及市场的多重认可,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

据了解,此前航天项目属于国家重点工程,商业企业很少涉足,但是2018年成为很多公司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拐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指出,去年我国的通信、导航、遥感等各类在轨应用卫星超过200颗。业内普遍认为,航天产业高景气有望在2019年延续。

都丹表示,从2018年资本的投资选择方向上来讲,一方面是寻找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军民融合的大背景,总书记提出率先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军民融合的突破,所以在各种政策和投资机构的投资需求转向的一个综合的催化下,很多的投资机构青睐于商业航天的领域。“从火箭的发射数量以及航天投入的角度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商业航天领域,而我国所呈现的持续开放的态度会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同时,都丹还表示,在美国SpaceX和蓝色起源这样的创业公司的成功以及火箭发射的成本降低、发射效率的提高,让大家看到了在商业航天存在着盈利的可能性。而且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航空航天,特别是在航天全产业链上拥有自主核心能力的大国,在此背景下,很多投资机构倾向商业航天这个领域投资。

“哈工大的工科实力非常强,特别是在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上,培养了很多的人才。我们认为商业航天有可能会产生像SpaceX、蓝色起源这样上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大家对这个领域开始重视起来”,都丹表示,商业航空成为风口的趋势正在形成,但是大家现在普遍比较担心盈利问题,而航天是基于硬的科学技术形成的系统级的工程的飞行器/载人航天设施,系统级的设施验证和可靠性的树立会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所以这个行业既是形成了风口,也是考验投资人的耐心和对于新兴产业持久的信心和能力的体现。

在都丹看来,商业航天领域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也需要对航天充满耐心、热爱和情怀的投资机构,才能够长远布局,“我们在这个领域投资的时候比较早,那时候还没有人太关注商业航天这个领域,所以我们也希望后来者,或者比我们更加有资本号召力的投资机构,能够给商业航天多些耐心,给他们多些时间去成长。航天工程是一个人类未知的探索领域,需要人类最尖端的核心技术,而且又是多学科的复合交叉,这是一个极复杂的技术应用。”

哈工创投都丹:商业航天风口渐近,投资机构应耐心布局长远

(零壹空间OS-X1火箭发射图)

对话:

蓝鲸产经:哈工创投目前有哪些项目?

都丹:目前投的企业或项目在各自领域应该都是属于细分龙头,我们集团几个事业部现在年产值都是过亿的,定单额都是超过3个亿以上。而事业部下面的子公司,在某些细分领域,比如说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哈工海渡,现在是中国做机器人教育排名第一的企业。另外我们投资商业航天领域的零壹空间、数字可视化服务领域的数字理想、超声波技术应用领域的龙声超声、专注于核心智造技术的先步信息等都是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其实在集团体系内,孵化的优质企业数量是比较庞大的。目前企业的项目储备比较充足,但我们同时也会看集团体系外那些出色的科研转化项目,看能否纳入到生态圈进行孵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蓝鲸产经:哈工创投更偏战略投资?

都丹:是的,比较偏战略投资,而且我们投资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技术,或者是说关注核心技术的投资方式。因为我们投的这几个领域都是沿着哈工大的重点学科方向去做投资,在重点学科领域有很多的技术专家、有很多的科学家以及专业化的人才,还有产业方向的人才,所以我们对它的技术判断和它的技术是否有市场价值这一点上,有我们的优势。

蓝鲸产经:哈工创投最近还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都丹:在投资方法论和孵化赋能上,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共性需求上我们还要继续下功夫,以提供更加精益化的、更加全面化的,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服务,来保证投资是安全的、是可以实现增值收益的。而且我们还要在经营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积累上下一些功夫,因为我们看了很多科学家创业的项目,科学家在做技术的时候,做一个企业的首席技术官CTO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是做一个合格的经理人,可能大部分科学家是不能够胜任的,所以要有一个技术专长加一个经营专长的人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我们的资源知识,这个企业就会发展得很好,所以我们在企业家的培养和积累上肯定还要下功夫,然后形成各个领域内的精英团队,帮助他们快速发展和找到市场应用空间,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他们是踏踏实实的为国担当的一批科学家,我们一定要帮这些科学家去做事,帮他们去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广的价值,为他们提供服务,对此我们是充满信心的。(蓝鲸产经 王君wangjun@lanjinger.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