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批甘肃省“最美人物”
原标题:2019年第一批甘肃省“最美人物”
马源来
王登廷
王永玲
刘子江
孙强
李海东
张森
郑龙荣
傅连鸿
阎怀颖
马源来事迹简介
马源来,男,现年50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为临夏市南龙镇马家庄村支部书记。
他始终牢记使命,将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坚持党建引领,一手抓基层党建,一手抓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实现马家庄村转型发展、 群众致富增收的有利机遇,通过深入调研,结合本村实际,带领全村群众积极转变思路,调整农业发展结构,走出了“党建+扶贫+旅游”的发展新路子。利用区位优势和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成功打造了马家庄马术游乐城,并成功举办了临夏马家庄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主打项目“九个一”系列活动,填补冬季旅游的产业空白。他带领村班子成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通过三年努力,全村贫困发生率已从原有的11%下降到了0.58%,全村道路硬化率、道路亮化率达到100%,带领群众架设钢架大棚71栋,培育种植四季玫瑰2万株,种植面积达22亩,为实现马家庄村全域全季旅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渐加快,村庄美、产业兴、民渐富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2018年马家庄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市镇评为“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单位”等,马源来本人也被评为临夏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王登廷事迹简介
王登廷,男,汉族,现年55岁,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常务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他是白内障专业首席专家,甘肃省康复医学会、残疾人康复学会视力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市城关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西北甘青宁眼科白内障LenSx飞秒激光无刀手术技术的开创者。
“勤学精医术、以医德促医术”是王登廷服务病患的宗旨,也是他为眼科医疗事业发展奉献的座右铭。他眼科疾病诊疗造诣深厚,2017年荣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最高奖“中华眼科学会奖”;多次受邀赴全国各地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演示、讲学活动,并作为访问学者多次赴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在他的带动下,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医务人员脱颖而出;是他引领甘青宁地区白内障手术进入“无刀”手术的新领域。
“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是他的朴素愿望,更是终身追求的目标。从医30多年来,他已实施各类眼疾手术6万余例;深入全省基层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扶贫工作20余年,3万余名贫困眼疾患者受益,每天最高实施白内障手术60余台。如今55岁的他,依然忙碌奔波在眼科领域的第一线,他用忘我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大爱,彰显了医者的人道精神,为我省防盲治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永玲事迹简介
王永玲,女,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3岁,现任金昌市金川区妇联主席。
2004年开始,王永玲先后在3个社区担任党工委书记,为社区居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金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金昌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2017年担任区妇联主席以来,王永玲立足金川区实际,以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为着力点,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妇女干部群众,开展“巾帼创业、巾帼建功、巾帼扶贫”行动,组织妇女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举办“女性道德讲堂”、女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系列讲座,组织上千人次巾帼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创新开展“婆媳互夸会”“好媳妇先锋队”等品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地生根;切实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扎实推动“两癌”患病普查及救助和关爱留守儿童、单亲母亲工作,实实在在地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全面深化妇联组织改革,推动全区各镇、村和社区全部完成“会改联”和换届选举工作,拓展组织覆盖,夯实基层基础。
王永玲在区妇联主席岗位上,切实履行职责,切实服务妇女,倾情服务基层,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妇联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刘子江事迹简介
刘子江,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8岁,现任兰州城市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博导、甘肃省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刘子江长期从事高压物理和深部地球物理、计算材料物理的研究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通过考虑地球内部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建立了一套研究地球下地幔主要候选矿物高压特性的理论方法,获得了它们的高温高压特性,这对人们认识地球层圈的形成、演化与现今的内部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考虑电荷转移在固体材料辐照过程中的作用,创建了一套表征材料抗辐照性能的方法,获得了极端条件下固体材料的力学以及电学特性,这为人们认识固体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结构与性能的演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肯定,在Nano Letter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等引用800余次,5次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我省物理学科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孙强事迹简介
孙强,男,汉族,现年38岁,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省审计厅人事处主任科员、静宁县程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驻村挂职以来,孙强带领帮扶干部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摸清基本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协调资金30万元新修建村部文化广场,对旧村部进行扩建,新建老年活动中心。为程义村架设太阳能路灯20盏,大大改善群众夜间出行难题。针对村道路基础设施差,群众出行困难的实际,积极协调争取资金近50万元,历时3个月对帮扶村道路进行沙化改造。为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致贫根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改输血为造血,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协调各方资金共计70余万元,成立了帮扶村第一个村集体经济产业——益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土鸡的散养。已建养殖大棚2座,流转土地100亩,圈山林地150亩,目前养殖规模达到5000多只,计划最终养殖规模达到万只。积极协调省上帮扶配股资金110万元,购买肉牛100头,注入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贫困户+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致富带头人的农村“三变”的新模式。这些蓬勃发展的村集体产业,按照贫困户每年不少于1000元的村集体经济规模进行分红,给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他本人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帮扶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李海东事迹简介
李海东,男,汉族,现年56岁,中共党员,现为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党支部书记、渭源县康荣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社长。
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李海东带领村委会班子成员立足资源优势,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创办领办农业企业,率领全体村民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富硒中药材种植、设施香菇栽培,创办了绽坡村香菇生产扶贫车间、绽坡村田园制衣扶贫车间等,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50多人,户均增收1500多元。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路上努力为全村人民搭建致富桥梁,铺设幸福之路。
作为村支部第一书记,他本人时刻发挥着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党员干部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急先锋”作用。曾获得“定西市创业先进个人”“定西市十大扶贫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小康先锋岗称号”等荣誉称号。他领办创办的康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013年被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社”,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康荣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被人社部评为“吸纳就业突出民营企业”,2015年被市人社局评为先进创业单位,2016年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全市十大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西市创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张森事迹简介
张森,男,汉族,现年37岁,中共党员,甘肃省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服务队队长,兰州市城关区阳光公益发起人。
2000年以来,张森累计无偿献血83次16600毫升;2002年创立“中国西部首个大学生干细胞无偿捐献库”,征集甘肃12所高校的29800多名师生和7780多名各界人士的签名;2007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2013年7月创立“阳光公益”,开始了帮扶残疾青少年和孤寡老人的行动。团队现有注册志愿者1116人,中共党员125人。
张森的家庭并不富裕,结婚近十年了,至今他和爱人还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里。但他坚持公益,他和志愿者们共募集煤炭、良种、小尾寒羊、微耕机等各类物资价值657万余元,帮扶甘肃省8个市州、16个县区、39个乡镇(街道)困难群体32650余人次。
2015年12月发起成立甘肃省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服务队。张森和姥爷、姥姥、岳父母、母亲、妻子等7人一同签署“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登记表”,是全国登记捐献人数最多的家庭。截至2019年3月24日,甘肃省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已从2015年的28人增长到2018年的1847人,总计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达到4513人,增长率为6692%,同比增长位居全国前列……
张森先后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无偿献血金奖、甘肃省道德模范、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甘肃省首届“四个十佳”最佳志愿者。
郑龙荣事迹简介
郑龙荣,男,现年42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为天祝县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2年,35岁的郑龙荣从福建老家来到千里之外的甘肃天祝,创办了天祝县天沪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他在天祝的创业之路、扶贫之路、爱心之路。2017年6月,从朵什镇搬迁到德吉新村的刘丁汉收到天沪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送来的总价值1.16万元的菌棒3300支,在自家菌棚栽培,当年累计出菇3400公斤,纯收入2万多元。和刘丁汉一样幸运的还有348户贫困户。他们通过菌棒代培的形式与郑龙荣的小香菇结上了缘。
2017年2月以来,郑龙荣先后免费开展了500多人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并亲自授课,使从事食用菌栽培产业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熟练掌握栽培技术。与贫困户签订了销售协议,按照协议,郑龙荣吸纳入社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生产出来的香菇由合作社统一实行订单收购,与贫困户签订保底销售合同,以高于市场价进行产品回收。今年至目前,他的合作社已累计为贫困户销售香菇200吨,销售收入达160多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在郑龙荣的带领下,香菇种植已成为德吉新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阎怀颖事迹简介
阎怀颖,男,汉族,现年54岁,群众,现为永登县田园牧歌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4年长期在外地从事旅游工作的阎怀颖回到老家永登县中堡镇五里墩村注册成立了永登县田园牧歌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本村及周边村民500多亩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兴建36座钢架大棚和5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草莓、樱桃、彩椒、西红柿、茄子等50多种优质果蔬,并获得了成功。主动向永登县非公局党委申请成立了中共永登县田园牧歌党支部,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打造了永登县田园牧歌休闲农业有机果蔬采摘基地,4年来,先后有1.2万名当地农民在合作社务工,带动当地200多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并与20多户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长期带动协议,基地先后被有关部门认定为“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甘肃省省级农民示范合作社”和“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种植的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注册了“松树庄”牌农产品商标。举办了永登县首届草莓采摘节,并开展了“你摘草莓我扶贫、田园牧歌献真情”活动,春节前为当地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兰州市乡村致富之星”“兰州市返乡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中国科协农技协授予“科技助推、精准扶贫”典型称号。
傅连鸿事迹简介
傅连鸿,男,汉族,现年55岁,农工党党员,现为兰州大大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岁患小儿麻痹、16岁到儿童皮鞋厂工作、22岁夫妻同时下岗、32岁水产生意血本无归、34岁涉足餐饮二次创业……傅连鸿始终秉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信条,把“大大火锅”做成了兰州餐饮界的知名连锁品牌,公司200多名员工中近一半是残疾人。他旗下的鸿瑞园酒店率先建成兰州市首批虚拟养老餐厅,每天为100多位空巢和孤残“三无”老人提供用餐服务,已有50多万人次。
作为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省肢协主席和身有残疾的农工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提出的十多条议案提案被采纳落实,数万名残疾人受益。2015年,他又筹资3000多万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还牵头成立了全省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十多年,他连续帮扶贫困残疾人、孤寡老人、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500多人,无偿资助20余名孤残学生完成学业、成家立业,第一时间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等重大灾情捐款数十万元。
傅连鸿先后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与诚信守望者”、2013年“工行杯”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提名奖、全省自强模范、第三届“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甘肃省第二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2018年8月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