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探索畜牧业绿色发展之路
河南舞阳是传统的畜牧养殖大县,畜牧业产值在一产中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近年来,舞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要求,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畜牧业绿色发展。
生态养殖实现多赢
舞阳县推行生态养殖以后,养殖过程中产业的粪污通过干湿分离,分离出的污水厌氧发酵、沉淀后,通过铺设地下管网直接浇地,产生的粪渣经加菌熟化后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有效地解决了养分失衡、土壤板结,减轻了养殖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农作物生长。
据测算,按每头生猪每天产生10公斤粪便计算,通过粪污处理后,每天可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排放6.2吨,全年可减排2200多吨。建成生态养殖场后,臭味没有了,污水不见了,蚊蝇减少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座座高标准的猪舍,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和一片片绿油油的有机农作物。
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养殖企业的增收渠道。舞阳丰盛养殖有限公司在稳定生猪养殖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条,新建沼气,流转土地建成75座蔬菜大棚,实现了畜牧业生态循环、种养互补、农牧一体的新模式。沼肥就近施入农田,减少了清理、运输成本,以农家肥替代了工业化肥,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
目前,在舞阳已经流转的15万亩种养结合养殖场中,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2700万元以上,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农产品质量品质得到保障。
养种结合,环境整治,沼肥入田,既增加养殖企业的效益,还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粪污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向当地农户无偿提供,用于村民做饭、照明等日常生活。另外,村民还可以到养殖场打零工,每人每天有50元左右的收入。
合理推广多种生态模式
在绿色发展的大框架下,舞阳县积极探索畜牧业生态养殖新模式,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
一是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以规模畜禽养殖场为依托,流转周边相应面积的土地,分类建设“猪-沼-菜(藕)”、“猪-沼-林木花卉”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
二是推广基地对接模式。引导自有土地不足、不能全部消纳粪污的规模养殖场与周边的种植基地对接,按照粪污沼液年产生总量和种植基地的消纳能力,在种植基地,建相应容量的沼液储存池,通过管网将沼液输送到储存池中随时取用。
三是推广集中收集处理模式(PPP模式)。以中、小养殖场(户)和散养密集区域为重点,以种养生态场、畜牧专业合作社或有机肥生产加工厂为依托,积极培育PPP商业化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实现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和全部资源化利用。例如该县的舞阳新兴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其有机肥加工厂,与周边小养殖场签订粪污使用协议,全部购买其养殖粪污用来制作有机肥。
全面推进污染综合治理
舞阳县通过聘请畜牧、环保、土地等方面的专家调研摸清了全县养殖情况,通盘考虑产业基础、农业资源、粪污处理和生态保护,科学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扎实做好全县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户搬迁或关停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的搬迁或关停工作。截至目前,已关停禁养区养殖场户176家;指导限养区和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贮存、利用等设施,全县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舞阳县开始着手加强资金扶持,建设高标准生态场。除漯河市政府双汇产业化工程对符合标准的新建生态养殖场、美丽牧场进行奖补外,县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全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循环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并积极整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资金以及财政贴息贷款等,加大扶持种养结合养殖场建设,培育不同类型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场(户)。
不仅如此,舞阳县按照品种良种化、设施现代化、养殖生态化、防疫程序化、废弃物无害化“五化”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符合规划布局的规模养殖场,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生态循环养殖水平。以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积极构建覆盖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环节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对所有病死畜禽严格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保障人畜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生态化。
目前,全县已建成一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配备4辆专用收集运输车,建成临时储存冷库32个,实现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已处理病死猪7万多头。
仵树大刘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