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监管”废掉潜规则——广州市质监局探索瓶装液化气精准监管新模式
(胡 阳 记者沈 洪)瓶装液化气行业“缺秤少量”问题一直备受诟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演变成了行业的“潜规则”。面对这一顽疾,广州市质监局在监管中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智能计量监管平台与技术规范、制度、电子秤等相连通,构建了“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新格局,有效管住了瓶装液化气“缺秤少量”,切实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法商人在瓶装液化气上做“缺秤少量”的手脚主要是利用瓶装液化气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未能完全燃烧的残液,不进行抽残处理而将残液作为本次充装量计入总价,误导、欺诈消费者。据统计,仅广州市就有瓶装液化气充装站43家,日均充装液化气约1350吨,每天充装15kg的瓶装液化气达9万多瓶,如以单瓶短缺气量1kg,平均气价7元计,仅此一项就给消费者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而这些损失却成了不法商人的“潜利润”。近些年,虽然广州市计量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取得一定效果,但受制于监管手段不足、净含量标准依据缺失等原因,这一问题始终未能根治。
2017年以来,广州市质监局积极创新,采用“一标准一平台”手段,全面推开了瓶装液化气“互联网+”净含量精准监管模式。
所谓“一标准”,就是推动行业协会率先制定并发布全国首个《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计量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在软件配套上完善支撑。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有别于“净含量”传统定义、不包含残液在内的“充装净含量”概念。同时对不同规格气瓶的“充装净含量”作出统一规定,要求在气瓶张贴的充装计量标签必须标注“充装净含量”,作为“互联网+”精准监管的技术参数依据,以及政府、行业监管和市民监督的参照。“充装净含量”作为行业内自律治理的核心内容,写进了行业制定的《充装公约》和与会员单位签订的《诚信计量充装承诺书》,会员单位若有违反相关内容,将予以停业整顿10天。
所谓“一平台”,就是在广州市城管委“广州市瓶装液化气供应智能监管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增加计量监管功能模块,搭建计量监管平台,对不同规格气瓶登记瓶重、充装前瓶重、实际充装净含量、充装后总重等10多个关键参数精准设定,并运用全自动智能电子灌装秤对瓶装液化气各项充装参数的精准控制。例如:以15kg瓶为例,平台检测到残液超过1kg的超重瓶,平台将不能打开充装枪,需抽残处理后方能再扫码充装。上述软、硬件相互配合使用,既解决了《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计量技术规范》执行问题,又确保了制定的团体标准各类要求真正落地,从而确保瓶装液化气的实际充装净含量与标注净含量数值“标实相符”。
此外,瓶装液化气还就充装情况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查验,消费者扫码可知瓶装液化气的实际充装重量,进行自主维权。如果对充装量有质疑,消费者可通过用手机APP扫描液化气瓶瓶身的二维码进行查询。扫码后可以看到充装前重量、充装净含量、充装后重量等关键信息,以及登记瓶重、检测时间、所属企业等相关信息内容。如果发现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拨打瓶身上液化气充装单位服务电话或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