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与开拓情怀

2017-02-09 11:50    点击:    

相比人文历史中的积淀,“开拓”从来是一件与“文艺范儿”无关的工作。比如这本《2013龙华新区大事记》,虽只有4万余言,背后却是数千上万人日日夜夜的劳作,其中若是有丝毫差池,就有10倍以上的人民生活受到影响。曾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你们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个数字,对我们基层来说就是一整年绞尽脑汁的落实,无可推诿,不能逃避。

原标题:人文历史与开拓情怀

深圳晚报评论员 孙非

1940年,日军的炸弹席卷广东,难民纷纷逃亡,荒野中可见死于战乱的平民尸体……在浪口村,瑞士籍女传教士吉惠民把虔贞女校的学生全部藏在学校和教堂里,在教堂顶端覆盖上一整面瑞士国旗,并祈祷上帝保佑这些无辜的孩子。70多年后,这段历史在瑞士巴塞尔差会档案馆重见天日,并成为《图解大浪》这本书的一部分。

位于浪口村的虔贞女校,向来被视为龙华地区人为历史的标志之一。百余年前,西式现代化教育在这里扎根,科学、平等的思想萌发出第一片嫩叶。可以说,龙华这个古老的客家地区踏入现代社会的第一步,自教育始。如今,自龙华新区成立,全面建设“两区一城”启动以来,教育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同样名列前茅。

当我们谈论历史发展中的相似之处,实际上是在找寻那些时间长河不会湮没,人类社会亘古遗存的高贵精神,诸如有教无类,诸如仁者爱人,诸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诸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孜孜不倦地从商鼎秦简、汉碑唐卷中挖掘历史的原因。

比对历史,我们总能发现自身人文情怀的根源,那是自祖先以来不断绘制的美好愿景,更是社会中每一份子的基本需求。

相比人文历史中的积淀,“开拓”从来是一件与“文艺范儿”无关的工作。比如这本《2013龙华新区大事记》,虽只有4万余言,背后却是数千上万人日日夜夜的劳作,其中若是有丝毫差池,就有10倍以上的人民生活受到影响。曾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你们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个数字,对我们基层来说就是一整年绞尽脑汁的落实,无可推诿,不能逃避。

孔夫子编纂整理《春秋》,1.8万多字,囊括200多年的“大事”。现代社会,信息流日益庞大,发展速度百倍于当年,人们甚至不必翻开《大事记》,对于城市发展的林林总总,依然念兹在兹——清澈的河流、通畅的道路、环境优越的学校、医院、叮叮作响的有轨电车……

这些“大事”早已融入人民的生活,无需提醒,自然铭记。到那时重新翻开每一本《大事记》的意义则在于,寻找那些开拓者的足迹,感知他们出发的地方。

这就是被形容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情怀”。

人文历史与开拓情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