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纪源资本李宏玮:从风投小白到创投大咖
纪源资本(GGV)管理合伙人 李宏玮
投资阶段:成熟期,拓展期
投资方向:TMT、医疗健康、教育、工业设计、娱乐
代表案例:海辉软件、世纪互联、兆日科技、多玩、UC优视、触控科技、众趣、阿狸动漫、盈盈理财、英语流利说、游道易、Zepp、YY、世纪互联
今天金牌顾问要带大家一起了解的大咖仍然是一位潇洒的女投资人,她直言风投会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永远不会退休;她也曾说过,做创投行业没有女士优先,只有胜者为王。
怎么样,这话一听就是那么霸气侧漏,没错,她就是李宏玮。
2015,在福布斯发布的2015全球权势女性榜上,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上榜者都是新面孔,这些杰出的的女性领袖或在商业、娱乐、金融、媒体、慈善、政治和科技领域卓有成效,或是拥有亿万身家;作为科技界上榜的新人,李宏玮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权势女性榜,成为榜上仅有的两位创投人之一;她还成功跻身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的前十行列,成为该榜有史以来排名最高的女性。
在她身上,“巾帼不让须眉”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进入投资行业前,李宏玮曾在新加坡航天科技集团(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负责空军战斗机的管理和技术升级等项目,因此她也是目前中国风投市场为数不多的有强工程技术背景的投资人之一。
相信经过以上介绍,你已经对李宏玮的实力初步了解,接下来闲话不多说,就听金牌顾问一起来听一听创投大咖李宏玮的故事吧。
一、海外求学接触“风投”概念,毕业回国为未来发展埋下伏笔
上个世纪90年代初,18岁的李宏玮拿下新加坡科技航空部授予的奖学金,一个人远赴重洋去到美国,进入岸康奈尔大学电子系。
从那时起她就是一个好奇心和求知欲爆棚的人:“我对技术和产品常常有着强烈的喜好,一直想知道某件东西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想知道它的各方面原理。所以当时选择工科,也是抱着打基础的心理。”
年轻的李宏玮那时还对“风险投资”毫无头绪,不过康奈尔大学有着非常开放的选课模式,这使得好奇心旺盛的李宏玮在本科时便有机会旁听到MBA的课程。“当时我比较关注的一门课是关于一个创业班的,进来的学生都有着创业想法,大家在一起交流创意,写商业计划书。更吸引我的是,这门课的老师都是曾经颇有成就的创业者,以实际案例来讲述,既有体验,又有分析,非常棒。”
也是在这个时候,Jenny发现原来除了技术以外,有一个这么“酷”的领域,在创业生态链中,还有一个概念叫做VC——风险投资。渐渐地,她对风投的兴趣愈发浓厚。
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李宏玮毕业后选择了回到新加坡,至于原因她是这样说的:“当时我之所以能够出国读书,是因为我拿到了奖学金,新加坡科技集团——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国企的资金支持。但是毕业后是要回去报到的。”
就这样,本科毕业后的李宏玮回到了新加坡,被派往航空部国防部门处理技术工作,这一晃就过了5年。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实属不易,李宏玮在回忆起当时在科技集团的经历说:“当时我是在研发部门,所以从之前战斗机新的功能到无人机的生产制作都会有涉及。”这在今天来看无疑是李宏玮的巨大优势,她很早就接触了无人机等先进科技,也正因为曾经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今天在看项目的时候仍兴趣不减。
二、几乎没有睡觉时间,磨砺之后才得以脱颖而出
在航空部的工作实际上很辛苦,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儿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考验:“那时每天在机场外面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空调房。你想,飞机一定是停在太阳底下啊。”但另外一方面,李宏玮在那段时间由于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确实成长了不少,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每天都这样需要与不一样层次、不一样背景的人打交道,非常锻炼人,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棒的学习过程。”
不得不说的是,表现出色的李宏玮作为新加坡科技航空部重点培养的对象,常会跟随上司奔波于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国际航空会展之类的活动:“当时我在这些董事会和比较高级的一些战略会议上,观察大佬们都是在怎样考虑问题,这段经验本身其实很难得。有一次我们去参加巴黎航空展,同行的11个人里有10个是老板,我白天开完会晚上写当天的会议纪要,基本上一周都不要睡觉。”
这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 “宝剑锋从磨砺出”,慢慢地,李宏玮就发现自己的韧性要高于很多人。
在新加坡航空部“服役”五年后,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最后选择回到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读MBA。
2001年,李宏玮顺利地成为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唯一获得摩根士丹利职位的MBA学生,她的工作负责开发亚洲地区科技及通讯领域的潜在投资项目,正式开始了她的风投生涯。
她事后也坦言,没有当初的磨砺,就没有日后的脱颖而出。
三、工作模式继续“开挂”,选择GGV在于它的投资理念
李宏玮在摩根士丹利的工作继续着以前的“开挂”模式,她每天甚至只能睡两个小时,一般人无法理解李宏玮是如何扛过这样的压力,但这种“魔鬼训练”非但没有打击到她的热情,反而对初涉投资银行业的她来说,成为一笔难得的财富。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和打拼,李宏玮之后便加入了风险基金集富亚洲(JAFCO Asia),并担任副总裁职务,她领导了集富在中国和香港地区半导体和互联网方面的投资,说她是“一手撑起半边天”也不足为过。
2002年,李宏玮和纪源资本合伙人之一吴家麟相识,随后便向李宏玮发出邀请,李宏玮并没有立刻应邀,原因是在集富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她主要参与投资了大连海辉、兆日科技、新进半导体、APM(葵和精密电子)、美国公司Erlang、Codent和北京博动等7家公司,而她本人很看重投资人在金钱投资以外的作用,她表示自己希望陪伴这些公司顺利渡过初期阶段。她曾经说:“企业的成长一般都会经历风风雨雨,尤其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投资人的陪伴和主意很重要。”
正是因为李宏玮注重与所投资企业的沟通,所以当时在集富工作的时候也造成了困扰——当时常驻集富亚洲中国香港办公室,但其投资项目大都在中国内地,“这样跟创业者沟通的机会就很少,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在她看来这一点十分不利于初创企业的发展,也有背自己想要多给予创业者帮助的初衷。
当然,这并不是导致李宏玮最终选择离开集富转而投向纪源资本的唯一原因,而究其根本,实际上是投资理念与风格的差异。
相对于集富亚洲稍显保守的投资风格,纪源资本在充分准备后“稳准狠”的气魄才是最吸引李宏玮的,她坦诚说这种“稳准狠”的背后当然也多少有一些“赌”的成分,但这才是风投,对此她还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其实很简单,打牌的时候,如果整个局面对你更加有利时,你会不会追加赌注?GGV一定会。”想必这一点,和好奇心极强,敢想敢做的李宏玮完美地契合了。
四、任何项目必须有回报,根本性创新才有生命力
加入GGV的李宏玮继续着超强抗压的风格,李宏玮说:“尽管投资的企业失败几乎是VC们不可绕过的一个障碍,但在偏重扩张期投资的GGV,投资组合的失败率被要求控制在十分之一以内,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
虽然由于中国市场的初级特征,GGV的投资失败率“原则上可以宽限到十分之三左右”。不过对于一路走来高标准、严要求的李宏玮而言,这并非一个可以轻松的理由。“即便如此,我们自己要求任何一个项目的回报都不能为零。”李宏玮表示,“至少要有一倍的回报。”
这样追求卓越的李宏玮,在被问及在GGV众多的投资案例中最引以为豪的案例时,她回答:“令我最看好,也是令大多数中国创业者自豪的公司,是YY。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常常被人问起,创新精神存在于中国的创业界吗?大多数中国创业者仅愿意在中国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初期,中国创业者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善于将美国模式‘本土化’,但在最近的五年时间中,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我们看到更多有趣而又互动性强的社交模式。”
李宏玮表示,YY是在游戏语音领域第一个真正应用“虚拟货币”的公司——当你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你能通过互动接受粉丝的虚拟道具,并且将其转化为真实货币。而这种互动将激励更好的内容产出,也大大增强了产品体验。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超过6、7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YY创造的这种模式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国公司的创新趋势,它可以通过社交和互动在用户之间形成高度的关联性,而这样的特征在海外移动市场上并不常见,而YY最终得以在美国上市,一方面说明了它自身的发展和成功,另一方面也让更多海外市场看到了这种创新,在李宏玮看来,一个初创企业的根本性创新,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因素,可以让企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五、从人到企业面面俱到,投资是场“持久战”
创造了那么多佳绩,那么李宏玮投资有什么参考标准呢?
第一点,李宏玮坦言,就是看创业者。要看创业者有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为这个信念足够拼的行动。她说,创业者必需坚守自己的战场,企业的兴衰就好比自己生命的存亡一样,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应付起伏变幻的局势和各种困窘的处境。
除此之外,李宏玮还说:“对于创业者,我们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想要创建的公司DNA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公司的决定性因素是执行力的话,那么执行力将会成为你在打造商业模式,建立创业团队时候的关键DNA;如果你想要发明下一代智能机器人,那么科技DNA将对你的公司至关重要;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全球化营销,需要专注品牌打造,你必须创建市场、品牌方向的DNA。”
可见李宏玮对于创业者自身特质和创业者对自己企业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和清晰的战略都十分看重。
与此同时,李宏玮还会考虑很多问题,比如这家企业的产品被投放到了正确的市场吗?他们有合适的团队来帮助产品打入市场吗?最后,GGV整个团队会反复斟酌和考察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根据产品本身归属的领域进行不同方向的探讨,她坦言投资的过程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持久战”,投资者要尽可能清晰地考虑到各个环节,从个体的人,到整体的企业,都要在考虑范围内。
六、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小宇宙将会爆发,GGV关注初创企业
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们再熟知不过的话题,而这也是风投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领域,那么,李宏玮对未来的人工智能又有何见解呢?
她认为,如果把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以0-10的标准进行评估的话,我们现在达到的数值是1到1.5左右,也就是初期发展阶段;而由此李宏玮预测,在未来的5到10年之后,人工智能市场或将迎来成熟增长的“小宇宙爆发期”。
李宏玮把机器人大致又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服务机器人,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又分为两类——一是围绕个人和家庭场景做的2C的消费级机器人,二是在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应用的2B的服务机器人;第二大类是工业机器人,现在在工业领域已经有广泛应用;而最后的第三大类则是军用机器人,这部分其实市场很大,但是因为种种限制性的原因,风投很少关注。
李宏玮分析,从风投的角度出发,她更关注的是服务机器人,无论是2C还是2B的。
她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投过的项目包括小鱼在家等等,这是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从技术角度来看,现在语音交互、图片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未来在儿童陪伴、养老服务、医疗陪护、家庭娱乐等场景中都将会有很多的应用需求。”
关于未来的关注点和侧重点,李宏玮还补充:“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在不断发生的各种困境中做出决策,而这也是创业者自身的魅力。在未来的3~5年间,物联网会逐步走向成熟,机器人会慢慢辅助人类去做一些基础工作,消费者则会慢慢习惯这一切,而GGV要做的就是去关注这些领域中,最值得投资的初创公司。”
七、资本寒冬一直被误解,唯有理智的人才能把握未来
另外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就是所谓的“资本寒冬”,当谈及“资本寒冬”对于GGV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响时,李宏玮表示她自始至终都觉得“资本寒冬”是个被误解了的概念,她呼吁大家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例如2009年、2010年的时候,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很多基金停止了投资新的项目,大家感觉到市场慢下来,其实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不必要的恐惧,这就导致了已经不能理性去关注那个市场。实际上如果冷静下来看问题,一切不必要的担忧就会迎刃而解,就比如在那两年我们GGV的投资额度跟步伐其实也是比之前快,在那个时间窗口我们投了YY、投了UCWEB、世纪互联,历史总是相似的,如今也是如此。”
诚然,虽然“资本寒冬”横空出世之际还是引发了不少关注和恐慌,不过时至今日,像李宏玮这样打破原始恐惧,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这一概念的成功创投人已经不在少数,金牌顾问认为,孰是孰非已经略见端倪,如今大家的天平到底偏向哪一边也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足够理智的企业创始人、管理者和投资人将会把未来的罗盘转向哪个方向。
她的经典语录:
中国每十年便会对自身进行彻底改造。2000年至2005年,中国的改造从廉价劳动力转向以软件为基础的IT人员,如今又转向了精密制造和自动化。
初创公司并不是风投人的目标,初创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因为背后的创始人。
我是一个非常依赖直觉的投资人,我的背景也很独特,我是个职业工程师,我对工业非常热爱;我就是喜欢设计产品,然后看着它诞生。
资本寒冬之下,优秀的创业公司才会跑得更快,才更有机会诞生出新的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