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呵护都市文化生态与元素

2017-09-22 12:49    点击:    

专家视点:呵护都市文化生态与元素


 
   ●对于都市而言,文化遗产形成了参差各异、丰富多样的都市文化生态和元素,体现了都市的时间、空间和价值观,成为都市之魂,形成了都市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加强对都市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遗产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有助于推进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丰富并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形象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既要救物,也要救人。国家近日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是体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以人为本的保护政策。同样,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传承好一些国宝大师们的文物鉴定经验与技艺,如何进一步营造各个学科门类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后续团队成长的良好环境,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文化遗产与城市的建设具有互动的作用。2010年上海将要举办的世博会应当注入都市文化遗产的要素。我们在展示经济科技创新的同时,将融入上海都市文化遗产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的元素,在世博会的各类展示中,让人们回味和寻找上海的历史沧桑和记忆,让参观者领略上海文化大都市的活力和魅力,让文化遗产在传承延续中体现和谐和美好
  
  近日,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在上海展开,今年的9月30日为标准启动时间,将对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老建筑、工业建筑和乡土建筑等进行普查、复查和登录。此前,在今年6月的文化遗产日期间,上海市曾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龙凤旗袍制作技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等十大门类、83个项目,另有43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还举办了以“中国元素、海上聚宝”为主题的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这些举措充分表明:上海正在更加注重保护文化遗产,保护都市文化生态,延续都市文化血脉,维系都市文化元素,更加重视文化的积淀、振兴与创新,更加重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在全体市民特别是城市各级管理层中不断增强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认知。文化遗产是承载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最具历史价值的知识载体,生动而形象地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凝聚着世界各民族的无穷智慧和创意,是人类的知识宝库和精神圣殿,是各民族文化的基因与血脉。对于都市而言,这些文化遗产又形成了参差各异、丰富多样的都市文化生态和元素,体现了都市的时间、空间和价值观,成为都市之魂,形成了都市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加强对都市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遗产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有助于推进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丰富并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形象,有助于增加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在世界多文化的大格局中保存好仅有的延续数千年尚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从而对世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和谐世界的构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既要救物,也要救人。以古籍修复技术为例,它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技能。全国图书馆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培养的一批古籍修复师或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人数屈指可数,后继乏人。如何抢救古籍修复的技艺,培养一批古籍修复专业新人,是目前古籍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类似的情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十分普遍。国家近日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是体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以人为本的保护政策。同样,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传承好一些国宝大师们的文物鉴定经验与技艺,如何进一步营造各个学科门类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后续团队成长的良好环境,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同时,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开展文物普查,正是全球不少国家成功地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国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设立,也是借鉴了法国于1984年创立的“历史古迹开放日”以及1997年开始的欧洲许多国家联合举办的“欧洲文化遗产日”。此外,法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意大利对城市中心区历史遗存任何形式的拆除、移动、修改的严格禁令,波兰国家图书馆每年投入150万欧元的巨资用于历史文献的修复与保护,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对阅览的古籍采用了严格的分段取书温度控制法,韩国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参与等等,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而言,都是他山之石。
  
  文化遗产与城市的建设具有互动的作用。2010年上海将要举办的世博会应当注入都市文化遗产的要素。2003年10月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这里就提出了一个文化遗产保护中进行创新的理念,即我们要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护,让人类的智慧在保护中得到激扬,让文化遗产在创新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更好的保护,从而把挖掘都市文化底蕴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相促进,这对于上海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不无启示。综观150多年世博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始终贯穿着创新的主题。上海世博会场馆用老厂房改建达到25万平方米,将江南造船厂等大批工业遗产予以保存和利用,这在世博会场馆建设的历史上是一个创新,对于上海的文化遗产而言也是一个富有创意的保护举措。人们会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世人展示什么?答案是我们在展示经济科技创新的同时,将融入上海都市文化遗产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的元素,在世博会的各类展示中,让人们回味和寻找上海的历史沧桑和记忆,让参观者领略上海文化大都市的活力和魅力,让文化遗产在传承延续中体现和谐和美好。
  
  上海具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早在1939年,上海的文化名人张元济、叶景葵、顾廷龙等就以“众擎易举”的精神共同在上海创办了“合众图书馆”,谋国故之保存,维民族之精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要发扬当年合众图书馆“众擎易举”的精神。如今,上海众多的文化遗产唤起了广大市民积极广泛的参与,藉以提升了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历史感;不仅对文化遗产进行体验,而且对文化遗产进行认知,使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种自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地留存在广大市民之中,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崇高境界,也是上海努力建设文化大都市的源泉和希冀所在。我们要让上海数量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完整地抢救好、保护好、整理好、研究好、利用好,让都市的文化生态在抢救中得到维系,让都市的文化血脉在延续下得到传承,让都市的文化元素在保护中获得灵魂的升华,让都市的文化软实力在积淀中获得智慧的激扬,进一步增强其历史的长度、积累的厚度、包容的广度、辐射的宽度和影响的深度。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教授,上海市文管会委员)
 
(来源:上海新闻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