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新华社评论员:致敬,照亮课堂的“莹光”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题:致敬,照亮课堂的“莹光” 新华社评论员 “假如天堂有老师,应该就是你的模样。”不久前,浙江乐清市“90后”患癌女教师陈莹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强忍病痛坚持给毕业班上完“最后一课”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人们,也赢得人们对她教师风范的崇高敬意。值此我国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生命照亮教育梦想的陈莹丽老师表达深切追思,也向辛勤耕耘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有梦想才有追求,有信念就有力量。面对足以击倒任何人的癌症病魔,是什么力量令这位纤弱姑娘顽强站立?明知自己的生命即将驶入终点,又是怎样的信念让她如此淡定坚守?探寻陈莹丽短暂的人生轨迹,她从小喜欢当老师,读师范大学,然后考教师岗位,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乡村人民教师。陈莹丽普通而美好的梦想,平常而简单的人生,但却因执着追求而感人,因无私奉献而伟大,涌动着触动灵魂的深沉力量。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使她虽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充满勇气,释放着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在逐梦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三尺讲台上铸就永恒的青春光彩。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是滋润浇开学生美丽心灵之花的甘露。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带着对教育的挚爱,陈莹丽走出殷实家庭,走进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别人眼里的偏远山区、清苦寂寞,对她而言是“山清水秀,空气真好”;别人眼中的调皮孩童、“不务正业”,在她看来却是心地善良、各有所长。带着“爱心眼镜”,看到更多的是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就要爱学生,爱就不能放弃。”陈莹丽秉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用真心关爱、真情付出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好老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面对癌症打击和病痛折磨,选择离岗治疗修养合情合理。但一听到毕业班学生的社政课没有合适代课老师,心急如焚的陈莹丽瞒着校长、拖着病体,义无反顾回到课堂。在毕业班冲刺中考的最后一个月里,父亲当起了接送她的专职司机,确保上课不耽误。“生命活得有尊严,才是对生命的最好态度。”陈莹丽用责任扛起生命尊严,书写了以梦想守护生命的动人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学生,陈莹丽老师践行责任、逐梦讲台,是教师的楷模,也是青年的榜样。作为一名“90后”,陈莹丽爱漂亮、爱旅行,也爱玩自拍,但在人生价值坐标上,她选择了责任与奉献,收获了梦想和信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强民富离不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更多像陈莹丽这样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青春激情融入伟大梦想,广大青年才能在各自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铸就别样精彩人生。 生命的分量无法用长度标注,人生梦想要靠奋斗来实现。陈莹丽犹如一束倏然而逝的荧光,短暂却绚丽,引人深思更催人奋进。如今,一支由陈莹丽学弟学妹组成的“莹光”支教小分队,接续传递着教育强国梦想。让我们铭记这份对梦想的付出和责任坚守,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找准人生定位、作出无悔选择,向着远方,风雨兼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