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经理人分享

2017-10-14 21:02    点击:    

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经理人分享

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不到24小时,阅读量突破720万,也把青年作家张五毛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篇“爆款文”先是被大量转发,然后很快被违规删除。短短几天,议论舆论声像是又一波退去的潮水,没有意义地急切等待着下一次的涨起。我们明知道有些热点是营销手段,是炒作,是情感的宣泄,是没有多大谈论意义价值的,却仍对在网上进行“口水战”乐此不疲。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时,我们该理智点了。

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经理人分享

张五毛的走红是意外,他的公众号早在2014年就已经建立并且开始发文了。如果仅是为了今日的炒作,他“蛰伏”了近四年,有点久。其实正如他自己所说,发文时间不定,正如数据显示,阅读量不定。除了爱写文章,他从没有刻意想做什么。这篇褒贬不一的“爆款文”是被我们多手“捧红”的,而不是作者。尽管我们不知道它究竟在谈论什么,但我们依旧热爱谈论,猜测它,抨击它。张五毛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自我情感的一种宣泄,因为不论身在哪座城市,敏感的人们都总是有自己细腻的情愫。可正因为描述的是“北京”,人们耳熟能详的首都城市,渴望再次进行情感宣泄或者借助虚拟的平台找到存在感的我们就爱谈论有人能“撕”热点。没有理智,没有逻辑,争得面红而赤的我们已然忘了,作者只是在表述属于自己的情感体悟。

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经理人分享

想想2014年也是从微信公众号开始爆红的女诗人余秀华,想想2016年因公众号被热议的咪蒙,如今她们依旧做着自己觉得正确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而热衷于争执的我们却始终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不断制造热点,又不断被热点所抛弃,我们逐渐动摇自己的立场,模糊自己的原则界限,责任意识被弱化。一点点的无立场和偏激的情感宣泄让微信热点没有正确被挖掘,价值意义没有被揭示,一场场混战中我们一遍遍重拾恶果,开始随波逐流而不自知。抓住大众尾巴的不良媒体为了自己的营销和利益没有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大众,反而计划炮制着下一个热点。如果我们把事情的本质看清,不总流于表面,我们就不会什么都拿来当热点来讨论了。

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经理人分享

自媒体不是垃圾焚烧厂,什么都可以拖来“火一把”就不管剩余的余烬了。当我们在谈论微信热点的时候,理智一点,对于无意义的话题,转身就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