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汶川十年:在缅怀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汶川县漩口中学遗址是被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比较完整的大型5·12地震遗址(图源:中新网)
又是一年“5·12”来临,十年前的这一天,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成为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十年前的这一天,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那一天起,在每一个中国人眼里,汶川不仅是地理坐标,也是精神坐标。
十年前的5月12日,当我们或奔波在急匆匆赶往工作岗位的路上,或端坐在课桌前等待上课铃响的同时,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那一瞬间,我们都很茫然,在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新闻中触目惊心的场景时,先前的茫然开始变成震惊,到心痛、惋惜。8.0级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汶川记忆之于我们,太过于惨重。
但惨痛之余,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上下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用生命保护学生的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的军人、志愿者,自愿为救援出力的老乡,在废墟中不放弃生的希望的获救者,几乎每个人都在祈祷中与生死竞速。“可乐男孩”、“敬礼娃娃”、“夹缝男孩”、“最美女警察”等等,地震中的一幕幕,还深深地留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不得不说,十年前的汶川,展示出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力量。《解放军报》刊文称,一个个“第一时间”、一个个“超越极限”、一个个“史无前例”,不仅展现了“我们都是汶川人”的伟大团结精神,更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救灾、重建行动中转变成一个伟大的运算: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乎其微;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得无比强大”。
2008年,还沉浸在中国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喜悦之中。彼时的中国,正在为融入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而不断努力。但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同时,雪灾、地震,给彼时正不断成长的中国带来了挑战。多难兴邦,面对接连的“天灾”,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了强大的救援力量,也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些西方媒体评价,“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像中国那样集中资源和注意力”。
缅怀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十年之后,回首这段历程,我们可以欣慰的感叹“汶川,换了人间”。十年间,汶川从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十年间,劫后重生的汶川迈入了崭新时代。如今的汶川,城乡面貌、民生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然一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通过媒体的镜头,我们高兴地看到,十年之后,曾被特大地震摧毁的那片土地焕然一新,曾被痛苦笼罩的成千上万群众开启了新的生活,曾被灾难重创的社会迈入了新的发展轨道……毋庸讳言,“汶川十年”是一份让中国欣慰、让世界震撼的答卷。
今天的中国,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形象。正如新华网评论中谈到的,“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以不屈的精神,汇聚磅礴力量,正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综编/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李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