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残害乘客母子:舆论与监管缘何缺位
2018-07-05 11:53 点击:
6月21日,山东青岛,出租车司机杀死母子一案宣判。法院鉴于“其犯罪性质特别恶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一审判处王志远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合情合理合法,亦大快人心。
凶杀虽然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处,但该事件并未引发公众足够的关注,少有的部分关注也仅仅局限于“就事论事”,更多的是对个案的讨论与对凶手残暴行径的谴责。相比于此前发生于郑州的“空姐乘顺风车遇害案”,所引发的对网约车行业的全面关注与讨论,出租车司机杀死母子一案显然是过于“冷清”了。
“空姐乘顺风车遇害案”发生后,涉事网约车平台遭到了铺天盖地舆论重压,随后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以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而在这起更为恶劣的出租车司机杀人案中,舆论却缺乏应有的聚焦。如此“冰火两重天”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无法形成真正的反思与行业改进,因而也就很难避免类似的恶性事件再发。
这一方面表明出租车行业的沉珂已久,到了必须要改革的阶段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正是我们的“宽容”甚至“麻木”,才导致出租车行业中的纠纷与各类案件层出不穷。舆论的过分宽容,既让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缺乏危机感,也让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足够的监管动力。
正如在这起案件中,虽然凶手已经得到了宣判,但涉事的出租车公司却没有向受害者家属进行赔偿与道歉。如果发生司机伤人事件,出租车公司与整个出租车行业都能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那他们又何来改善管理的动力呢?
其实,安全出行是不分出租车与网约车的。对待网约车我们要以最高标准,于出租车行业而言同样如此。所以,无论是舆论抑或是监管部门,都应停止此前的选择性失明,以这一恶性案件为契机,反省我们的关注与管理力度,及时亡羊补牢,避免带血的悲剧重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