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Q&A *A08
柔和地探索艰深的话题
8月5、6日,由编舞鬼才亚瑟·皮塔打造的、适合阖家观赏的魔幻儿童舞蹈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将献演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这部改编自丹麦同名经典童话的作品,以魔幻的造型、华丽的服装及空前的舞台道具颠覆原著,带给孩子们惊喜的同时,也提醒每一位观众要关怀身边事物。 ■文/芝娴
亚瑟·皮塔(Arthur Pita)是英国当前炙手可热的编舞鬼才,除长期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合作担任多出作品的编舞工作外,更是一位创作能量丰沛的编舞者。皮塔于1972年出生于南非,曾是一名迪斯科舞者,1991年赴英国,在伦敦现代舞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
善于说故事的皮塔,在近年来因精彩的叙事作品受到瞩目与肯定。他参与国际各式歌剧、音乐剧、戏剧和电影合作,合作对象包括美国洛杉矶歌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林伯里剧场、赛德勒·维尔斯剧院(Sadler's Wells Theatre)等知名艺术殿堂。2011年他应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之邀,改编卡夫卡短篇小说《变形记》,一举获得奥利弗奖、南岸天空艺术奖及英国舞蹈评审团最佳编舞者等权威奖项,编舞才华备获肯定。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白雪一般的舞台创造出寒冷冬夜来临前夕的景象,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走在空无一人的街头,瑟缩并绝望地试着兜售她的火柴棒。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只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棒以维持温暖。在划过夜空的火光中小女孩看见她亲爱的祖母,最终达成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温馨结局。
亚瑟·皮塔巧妙地运用舞蹈、歌唱及原创音乐,配以精致的舞台和令人目不暇给的机关道具,转换了原著的沉重调性,以温暖乐风及细腻肢体揭示了助人为善的寓意,并让原本悲伤的童话故事有了温馨的结局。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伦敦首演过后接连几个冬季,都是圣诞节期
间被销售一空的热门亲子节目。英国媒体也都给予4颗
星以上的报评。
剧中人物形象均采用欧洲经典造型,略带夸张的妆容以及不同的叙事方法都获得了媒体与观众的一致认可。
亚瑟·皮塔
访谈Q&A
Q:怎么会想到以这样的风格来演绎《卖火柴的小女孩》?
A:创作灵感来自于意大利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阿玛柯德》。
Q:为何会选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吸引了你?
A:这部舞蹈剧最初是为圣诞节定制的作品,我希望能找到一部代表普世价值的作品,它能够把虚构的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能以最柔和、最开放的方式,为孩子们探索一些艰深的话题,比如死亡、不公和霸凌。
Q:儿童的题材,成年的表达方式,其中的隐喻是什么? 最想通过它表达什么?
A:如果你能去看演出,并参加演出后的“仅限孩子入场”的对话,你就会找到所有的答案、选择、诠释都是属于观众的。观众,特别是孩子们,在看完演出后会带走什么想法并不是由我决定的。
否有较大改动? 最后的作品和最初的设想相一致吗?
A:在过去的三年里,这部剧一直是伦敦赛德勒斯·维尔斯(Sadler’s Wells The-atre)剧院圣诞节演出剧目,最初的演员班底表演至今,这是我的作品,也是他们的作品。演员们都会在剧中打上自己的烙印。我希望能制作一部跨越语言障碍的演出,但是我又很喜欢文字的声音和韵律,因为演员瓦伦蒂娜和安吉洛是意大利人,我们决定所有的人都应该说意大利语。意大利语不是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或听懂的,它带来了某种异域情调,而且没有人比意大利人更擅长庆祝圣诞节了。安吉洛也是《Nanna Luna》的词作者,并在演出中演唱这首甜蜜的歌。
Q:可以跟我们聊聊其他你最满意的作品吗?
A:作为艺术家,我要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部。不过在皇家歌剧院演出的《变形记》获得了国家舞蹈奖,它可能是我迄今获得最高荣誉和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了。
★【演出信息】
时间:8月5日周六14:30
8月6日周日10:30/14:30场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
票价:80、180、280、380、480、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