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在今日:杰德秀小镇的民族技艺传习

2016-12-25 09:46    点击:    

  中国经济网山南12月22日讯(记者 李婧)杰德秀在藏语里意为“口齿伶俐”,不难想象以此命名的杰德秀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贸易小镇。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杰德秀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小商品集散地,有来自尼泊尔、锡金、缅甸等地的商人经营日用品,并把此地特色手工艺品远销国外,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物币交换、物物交换的贸易中心,这里更是远近闻名的“围裙之乡”。

  在藏语中,围裙叫做邦典。嘎日邦典编织传习基地成立于2002年。起初,主人嘎日只是靠着纺织邦典贴补家用及供孩子上学。2002年起,嘎日专门在家里纺织邦典,并雇了6个人帮忙,所生产的邦典越卖越好,供不应求。2006年杰德秀邦典编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嘎日成为了这项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年,在政府扶持下,嘎日家创办了编织邦典的专业合作社。几年间,合作社不断壮大,邦典销售打破了局限在西藏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的局面,远销到国外尼泊尔、不丹及欧洲等地。嘎日的女儿丹增卓嘎告诉记者,曾有日本客户亲自上门购买邦典。现在,一年的纯收入基本能达到40到50万左右,年利润超过了10多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里帮工的阿佳们几乎每日都来这里编织邦典,其中一位更是20年无间断来这里做工。她们熟练的手工使得这项古老的技艺在今天依旧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也是她们的努力让这项民族工艺扬名海内外。

  在这里,除了技艺传习,邦典编织也帮助这些农牧民阿佳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丹增卓嘎告诉记者,这些帮工每日可获得80元的收入,特别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一年获得的收入对改善家庭生活很重要。

  丹增卓嘎说,希望可以把编织邦典的技艺传承下去,让这项技艺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活,更希望这项民族手工艺能够传播的更广更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