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2018-03-14 09:00    点击: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周 报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杂 志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人民日报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欢迎您:用户ID名称

人民网

往期回顾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人民网检索

《人民日报》数字报取消收费的通知

返回目录


实质是兜售西方文化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刘焕明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4日   07 版)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价值传承和精神积淀。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返回目录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价值传承和精神积淀。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