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先进文化“唤醒”大运河 “活态”是大运河文化带生命线

2019-03-11 05:15    点击:    

用最先进文化“唤醒”大运河 “活态”是大运河文化带生命线

  报告会现场

  昨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会暨主题报告会在扬州举行,5位专家、学者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遗产保护、活态传承、文化传播等角度切入,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新思路和新见解。

  A

  文化应作为主心骨

  用最先进的文化“唤醒”大运河

  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首任大运河非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广春作了题为“历史名城复兴的文化担当”主题报告。李广春认为,就扬州而言,要把文化作为建设的一个主心骨发挥作用,在历史文化名城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应该具有担当。

  他从强化文化标识,打造城市经典;活化文化展陈,彰显城市魅力;转化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实力;深化文化改革,激发城市活力四个方面阐述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建设中的路径探索。他建议,既要做到文化重城、品牌立城、发展新城,又要打造一些具有人文气息的市井生活,像仁丰里、皮市街;开发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旅游景点或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众创空间或平台,还要用创意增值,用创意体现地方特征。

  李广春称,大运河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内涵的提升,用最先进的文化“唤醒”大运河,有序释放活态遗产的经济、人文、旅游价值,其路径就是以科技为支撑的文化创意来引领、来实现。

  B

  “活态”的文化空间

  是大运河文化带的生命线

  “大运河不仅是一处文化遗产,更是一条集调水、运输、灌溉、行洪等于一体的在用水道。沿河众多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凝结着丰富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桂杰认为,对大运河文化带概念、内涵、价值的研究,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目标、路径的落实,可以从其文化遗产的脉络源头与文化价值入手,构建“活态”的空间网络体系。

  “如果说,文化遗产保护是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红线,那么,活态的文化空间是大运河文化带的生命线。”宋桂杰说,敬畏历史,尊重自然,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顺势而为,承古开今”,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活态传承的样本,保护好运河遗产传承好运河文化,利用好运河资源,让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C

  非遗清单编制

  广泛动员展开非遗调查

  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特约研究员马千里,以意大利、瑞士、荷兰等国外非遗清单编制为例,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他的看法。

  “当下中国非遗名录多由学者协助申报,‘本地化’特点明显,对于流动人口难以产生认同感。”马千里认为,可以动员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为基干力量展开非遗调查,发动非遗项目所在地的中学师生参与非遗调查,以社区、民间社团等为主体,对非遗项目进行调查以及评审,“对象更广泛的非遗清单编制模式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契机。”

  D

  纪录片《国之大运》

  以文化的力量讲述运河故事

  “‘国’字的四框代表疆域国土,三条横线是黄河、长江与钱塘江,而中间的一竖就是大运河。”纪录片《国之大运》总撰稿张海龙以直观的形象,让人们开启了对大运河的认知。

  今年9月至10月,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邀请,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张海龙领衔主讲,以“在这里看见中国——中国文化纪录片讲座暨展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分别在韩国首尔、蒙古乌兰巴托、日本东京、泰国曼谷、以色列特拉维夫、西班牙马德里六地的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活动引来各地观众一致好评,“观众们认为在纪录片里看见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让世界了解今日中国的最好方式。”

  张海龙介绍,“读懂了大运河,你就读懂了中国”是纪录片《国之大运》的宗旨,纪录片分6集,拍摄脚步从南到北,走过300多个日夜,仍在继续,将于明年8月在央视播出,“这部纪录片就是在讲述运河故事,描述中国国运。”

  E

  “壮游大运河”活动

  企业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而就文化企业如何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个话题,壮游大运河发起人、主动人生文化研究院院长程颢从自己的壮游大运河案例进行了阐述。

  历时10天10夜,行程1800公里的“父子壮游大运河”活动,7月20日在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开营仪式。活动设立了独立、自然、历史、科技、文化和公益等六大课堂,走进各城市文化地标,深度探寻各地人文、风景,通过场景式构建,让父亲和孩子深度陪伴,用体验的方式沉浸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去。来自北京、山东、湖北、辽宁、江西等地的六对父子,从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出发,行经苏州、扬州、曲阜、泰安等城市,终到北京,探访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梅家坞茶村、苏州丝绸博物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朱自清故居纪念馆等场所。

  程颢表示,“壮游大运河”活动是基于大运河文化带,打开中国故事、感受文化自信,打造穿越千年、横跨南北、认知中国的研学实践路线,该活动体现了独特的时代价值,研学方式、理念支持、路线设计、成长收获。“从北京到杭州,大运河串联起了吴越、淮扬、齐鲁、中原、燕赵和京津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了解中国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要从了解京杭大运河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