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文旅市场亮点纷呈:折射文化消费新趋势
国庆七天长假刚刚结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歌笑语仍在大地上回响。假日期间,人们阖家出游、观赏烟花、看电影、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在多种多样的文化休闲活动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收获了不一样的国庆假期。
国庆期间,全国文化消费市场迎来旺季,各类主题游和展览精彩纷呈,百姓乐享文化假期。
1、假期旅游更重品质红色旅游引领市场
今年国庆期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小红书发起的“带着国旗去旅行”主题活动,在小红书社区引发了近2万人次的积极参与,截至10月8日,与国旗合影和为祖国送上祝福的笔记曝光量超过4亿,总点赞量超过200万。“我们来北京感受盛大的7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参观了天安门、故宫等景点,还特意来到北京展览馆观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与国庆阅兵期间的多部花车合影留念。”来自河北的高女士说。
金秋时节的国庆“黄金周”,每年都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旺季。今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乐氛围中,全国旅游市场又迎来了7.82亿人次出游,在浓浓的爱国情中,红色旅游无疑成为假期最热的“关键词”。
除了北京外,上海、南昌、延安等有革命历史文化的城市也受到游客青睐,各地烈士陵园、纪念馆、红色革命旧址都迎来了大批游客。飞猪平台的数据显示,自8月起红色旅游相关搜索同比增长近200%;从年龄层数据来看,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其中“00后”红色旅游的酒店预订量大幅上涨。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报告显示,井冈山、茅山、一大会址、西柏坡、古田会址、刘公岛、白洋淀、沙家浜、朱德故里、遵义会议纪念馆成为国庆期间红色旅游热门景区前十名。
除了红色旅游,国庆前后也是赏秋的最佳时节,我国西部、北部等中高纬度部分地区层林尽染,不少游客假期赴这些目的地追寻秋高气爽的美景。稻城亚丁、喀纳斯、额济纳旗、香格里拉、敦煌、青海湖、呼伦贝尔等地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又有灿烂多样的文化民俗,成为很多游客体验风景和人文的选择。
国庆假期选择出境旅游的游客也明显增多,与往年景区打卡、爆满一路不同的是,高品质“体验式”出境消费为目的地带来了“中国式”活力。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到198万人次,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除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传统目的地依旧火爆外,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克罗地亚、马耳他、柬埔寨等小众目的地旅游产品在线预订量同比增幅超两位数。
2、休闲活动精彩纷呈 假期更有“文化味儿”
在山西大同,国庆期间云路街每晚的市井民俗文化展示表演吸引了无数市民,数来宝、老电影、穿着清朝服装的秀才和店铺掌柜再现了古城文化;在山东济南,为期七天的“月下市集”活动汇集了20多家文化企业的文创产品、乐器、工艺美术品、图书等多种文化产品;河南神垕古镇按照北宋文化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让千年文化古镇散发独特魅力……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假期休闲活动从过去注重吃喝、购物到今天越来越重视文化体验,游人如织的文化街区、历史古镇,“打卡”博物馆的新时尚,观众爆满的剧场演出,让假期变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儿”。
国庆期间,不少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都为市民们准备了一系列“文化大餐”。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从10月3日起开放,20个展览同时迎客到来,故宫博物院10月2日一开放就迎来了8万人的限流线;在上海,国庆七天有112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举办临时展览46场,参观总人次达70万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深受欢迎;贵州、四川、湖南、吉林、海南等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延长开馆时间,切实让广大群众获得更多的文化服务。
北京还开展了群众文艺演出、主题展览、书画交流、图书推荐等各类文化活动977项,满足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北京园博园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在22处空间上演全国65家专业院团、社团带来的370余场戏曲及周边艺术表演。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源泉。不少景区推动文旅融合,通过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抒发爱国情。沂蒙山开展了“醉美蒙山”庆国庆灯谜会;河南夫子山举办了隆重的祭孔大典活动;此外,还有景区开展诵读《朱子家训》、红色经典,组织孩子们体验国学经典文化“蒙童开笔礼”等。调查表明,66.4%的游客假日期间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86.36%的游客参与了两项以上文化活动,度过了一个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节日。
3、主旋律叫好又叫座 电影类型更多样化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电影中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燃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也为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带来了喜讯。数据统计,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50.5亿元,创同档期历史新高,比此前的同档期纪录高出23.41亿元,增长了86.42%,观影人次为1.35亿,亦创同档期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强国庆档”。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献礼片”的票房、热度、口碑都居高不下,分别以22.07亿元、19.19亿元、7.789亿元的票房刷新多项纪录。除这三部电影外,动画电影《雪人奇缘》扮演了“补强”角色,收获了8526万元票房。这些电影在票房丰收的同时,在豆瓣等网站上也获得了较高的评分,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暑期档之后,红色国庆档为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针”,实现了比去年提前一天突破了500亿元年累计票房的目标。
主旋律大片叫好又叫座的成绩背后,展现了故事创作与技术生产等多方面“硬功夫”。专家分析,在影片内容和风格方面,这些影片摒弃了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和说教的传统形式,从普通人的经历感受切入,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近几年,《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电影,将动作片、战争片元素与主流价值观完美融合,让观众在受到爱国主义熏陶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从历年同档期电影市场表现来看,多个影片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其中包括2018年的《李茶的姑妈》《无双》、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影》、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等。而每一个观影高潮背后,都体现着观众审美和市场需求的变迁。
近两年,观众更看重故事内容和品质,对喜剧片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明星流量的“粉丝电影”市场反应平淡。面对观众不断提高的观影需求,《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电影行业逐渐完善产业链,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国产电影质量和口碑迅速上升。从科幻片代表《流浪地球》、动画电影代表《哪吒之魔童降世》到今年国庆献礼片的“爆发”,更多类型的国产电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成长。
4、夜间经济精彩纷呈 新消费业态释放活力
今年,北京、上海、济南、宁波等各城市纷纷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丰富的夜间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进一步释放了城市居民和游客的消费需求,催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消费新业态。震撼的国庆烟花、“博物馆奇妙夜”、梦幻灯光秀、山水实景表演、风情街区……国庆期间大放异彩的夜间生活,让假期的夜晚更加明亮。
为促进国庆假期的文化消费,多地依托自身文化特色频出新招,促进夜间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济南推出“夜经济消费地图”,标注了大型购物商场、文化娱乐场地等99个夜间消费打卡地;江西省博物馆首次开启了“夜游模式”,游客可以享受定时免费讲解服务,也可以与孩子一同参加社教活动;四川成都不仅锦里等传统文化街灯火通明,以原创画廊为核心的艺术街区大川巷也游人如织,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夜市。
华灯初上的夜色魅力,让城市夜景进入了年轻人的“打卡清单”,不少城市建筑和景区还推出了精彩的夜间灯光秀,年轻的“夜游达人”们纷纷拍照、拍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收获点赞。
从消费人群分布来看,年轻人是带动夜间消费的主流群体。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在夜间主要消费人群中,“80后”占比最高,消费人次和消费金额占比均超过了35%。
景区夜游产品的推出让夜晚更加明亮。游客可以通过乘船夜游和夜游动植物园等形式感受与白天不一样的风景。驴妈妈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庆七天的夜游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上涨35%,广州珠江夜游、上海黄浦江夜游、江南古运河夜游等水上游览项目,以及夜游西双版纳植物园、夜游鹤鸣古镇、江阴贡多拉夜游等新产品广受欢迎。
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日期间,商务部门重点监测的108家商业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67.5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夜间消费引领时尚,据第三方大数据平台显示,北京市景区夜间游玩门票在线订单量增速排名一线城市首位,文化服务消费成为京城国庆假日消费热点。
剧场演出、旅游演艺成为夜间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不少文艺演出、剧场演出都推出夜间演出项目,宋城千古情、华清宫长恨歌、印象普陀实景表演、北京德云社、延安保卫战、魅力湘西、婺源梦里老家成为国庆期间最热门的旅游演艺产品。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