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身运动”的小知识,你了解多少? 浙江科技新闻网
最近几天,杭城气温回升,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恰逢好天气,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活动筋骨。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前要做热身运动,殊不知运动后的“冷身”也很关键。对此,健身达人提醒,运动结束需要使身体从运动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若不进行正确的放松,运动骤然停止,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知“热”不知“冷”,血压要小心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对于早起锻炼的市民来说,就是全民健身的乐园。有跑步的,有跳广场舞的,有练太极的,大家练得不亦乐乎。“天气这么好,憋了一个冬天没出来活动,现在可以开始了。”正在为跑步做热身活动的市民冯先生对记者说,如长时间不活动,热身就一定要到位,身体各个关节要充分活动开。而说起“冷身运动”,冯先生不甚了解,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运动的市民,大都说运动完后简单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并没有系统“冷身”。
那什么是“冷身运动”呢?健身达人、杭州舒适堡健身教练张卫健介绍,“冷身运动”是相对于运动前的“热身运动”而言,就是使身体从运动的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的适应过程,这样可以避免运动者的血压下降过快而影响健康。如果没有“冷身”,剧烈运动突然停止,人体有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筋疲力尽的感觉,严重者还可能会晕倒。“冷身和热身一样,是运动前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张卫健表示。
5分钟慢走,1小时静息
运动结束要继续进行一些慢节奏的简单运动,使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样才不至于损伤身体。张卫健表示,“冷身运动”能使脉搏的高速跳动频率减缓至安全水平,让大量的血液返回心脏从而避免其滞留在腿部,以保证大脑的供血。此外,“冷身运动”还有助于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及时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还可以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当然,“冷身运动”结束并不代表机体就完全平静了,这只是为机体提供一个平缓过渡期,弱化身体的不良反应。“运动后慢走5分钟左右,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张卫健说,但是身体完全恢复静息状态需要1小时的时间。在1小时内,尽量不要吃饭、睡觉、洗澡等,避免全身血集中在某个部位,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出现不良反应。
健身方式不同,冷身方式各异
张卫健认为,系统、充分的冷身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见的冷身运动,包括剧烈运动后的慢跑、跑跳运动后的快走、力量练习后的舒展体操等,这些运动可以维持肌肉的积极性,促进血液回流。“需要注意的是,在冷身运动中,要逐渐减慢动作,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才算冷身完成。”张卫健说,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虽然冷身动作简单,但对身体的养护而言非常有必要。此外,运动过程中消耗能量较多,为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跑步时可随身携带补充能量的运动型饮料,或者饼干、巧克力等零食,随时补充体能。
另外,冬春交接时气温起伏不定,运动时需要格外注意。“这个季节运动不宜出汗过多,如有出汗锻炼结束时应立即擦干,换上干爽保暖的衣服,以防着凉。”张卫健建议,不常运动的人可尝试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或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爬山、跳绳、慢跑、室外体操等,都是很好的春季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