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龙行华夏 方寸传承

2019-05-19 07:13    点击:    

【文化视点】龙行华夏 方寸传承

大龙邮票。

【文化视点】龙行华夏 方寸传承

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北京展厅。 

龙是华夏文明的符号,寄托着华夏儿女的情怀和梦想。历史长河中,兼容并包、多元融合的龙文化逐渐渗入我国的经济、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1878年,海关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样为“江山云龙”,后世称之为“大龙邮票”。该套邮票的发行,是我国近代邮政创办的标志。今年是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8月4日,“龙行华夏国脉传承”大龙邮票诞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北京站系列活动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办。

巡展于7月24日自天津启动,北京是第二站,也是“2018集邮周”启动日——“集邮与文博”主题日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联合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天津邮政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汇集60余件珍贵的含有龙元素的文物集中展出,其中大多数为首次亮相。

提升海关邮政服务

说到“大龙邮票”,就要追溯到海关邮政的兴办。海关邮政也颇有一段曲折的历程。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统治愈发衰弱。当时并行3类邮政通信系统,一类是古老的邮驿,一类是民间信局,再有就是“客邮”。“客邮”为西方列强擅自在我国开办的邮政组织,行使其本国邮政章程,贴用各自国家的邮票,盖印使用其本国语言刻制的邮戳。随着1841年英国伦敦邮政总局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和1844年英国驻上海等五处领事馆内设立邮政代办机构,“客邮”系统成了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共邮政系统。之后,法、美、日、德、俄等国相继在上海设立了自己的邮局,随之泛滥各地,清政府听之任之,并美其名曰“客邮”,邮政通信主权旁落便是国家主权受到侵犯的一个表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联军攫取了公使驻京和在华外交通信的权利,清政府则负有保护责任。1866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海关接替总理衙门管理外国使臣的文件寄递。1877年,在总理衙门的默认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鼓励下,掌控了中国海关的英国人赫德厉兵秣马提升海关邮政服务。由此,印制邮票就成为筹备事项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首套邮票诞生

就在赫德提出提升海关邮政服务后,即将赴天津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打着赫德的旗号,“就有关在海关监督下开始在中国逐渐按西法推广办理国家邮政一事,进行可行性调查”。德璀琳向熟知邮政业务的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专门请教了有关邮票印制的问题。同时,德璀琳在函复赫德关于公共邮政实施方案的备忘录中,明确表示一旦使用邮票,邮资预付必须强制执行。德璀琳雷厉风行地呈交了“各种邮票图案”,不同面值采用极易区分的颜色和嵌入的中英文标识,充分考虑了公众识别和邮局作业的方便。

1877年5月,赫德批准了邮票印制计划。1878年,正值暑气蒸腾的盛夏,天津三叉河口边,李鸿章的衙署旁冒出了一家铺面,挂着一块漆着黑漆、描着金字“华洋书信馆”和“Post Office”的牌匾,这就是我国第一家面向国人的近代邮政代办机构。同年,赫德离华,德璀琳代其主持公共邮政。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要求位于上海的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尽快赶印面值3分银、5分银邮票各10万枚。当年7月18日和22日,造册处通过上海海关发送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500全张。牛庄(营口)海关在8月1日收到邮票,当天下午就开始出售给公众。

在有了5分银和专用于津京之间的3分银邮票后,德璀琳又要求造册处印制用于邮寄新闻纸的1分银邮票,绿色的1分银与红色3分银、黄色5分银邮票构成一套完整的邮票。这套邮票在当时并没有正式名称,之后,根据主图与票幅特征被集邮家命名为“大龙邮票”,并以中国第一套邮票享誉世界邮坛。

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端

舒展的龙身、锋利的龙爪,龙首居中、四周围绕着祥云,红、黄、绿三色的“大龙邮票”赏心悦目。牛庄(营口)海关并非首个“大龙邮票”发行地,因为档案材料缺失,“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据集邮界考证,上限为1878年7月24日。关于邮票设计者,目前尚无权威定论。

1877年,经海关组织,第一套邮票的手绘图稿出炉,分别是万年有象图、宝塔图和云龙图。其中,云龙图的正中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大龙,周围装饰祥云、海洋和江崖,可见这对之后的“大龙邮票”产生了很大影响。    

造册处印制的第一期“大龙邮票”纸质薄,呈半透明状,该版习惯称之为“薄纸大龙”。第二期于1882年起印刷,由于排版重新组合,票间距离加大,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于1883年起印刷,由于纸张较厚,故称“厚纸大龙”,又由于前期印制者齿孔光滑,后期因打孔机机针磨钝,所制齿孔毛糙,所以有“光齿”“毛齿”之分,分别称“厚纸光齿大龙”和“厚纸毛齿大龙”。

“大龙邮票”是中国近代邮政发端的重要标志,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

自1878年清政府委托海关试办邮政,经过10多年的筹划与运行,海关邮政已初具规模。19世纪末期,在朝野上下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置邮裁驿的呼声日渐高涨。从邮政主权、国计民生等多方面考虑,清政府将“议办邮政”提上日程。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在总理衙门《议办理邮政折》上朱批“依议”,宣告清代国家邮政成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