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 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2016-12-24 02:29    点击:    

    杭州网讯    1954年通过的“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杭州是“五四宪法”的起草地,因为“五四宪法”,杭州在中国宪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12月4日是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建成开馆。

    “五四宪法”的西湖印记

    在西子湖畔的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湖稿”完成后,1954年3月23日,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宪法草案初稿》。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了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也是极为罕见。

    1954年9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复原当年起草珍贵场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毛泽东主席起草宪法地旧址,如今成为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面积共756平方米,展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重点,主要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

    序厅有《根本大法》雕塑、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宪法的论述;复原陈列在西侧的平房,恢复了毛泽东主席当年在30号楼办公时的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场景;主题陈列在东侧的二层楼房,分六个单元,以时间为顺序,详实介绍宪法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有影像、有手稿、还有生活起居物品,部分还是杭州本地生产,更加入了沙画、触屏等时下流行元素……陈列馆展出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生动详实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

    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作为全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在社会各界之中得到了热烈反响。

    “原来有这么多人参与到讨论会中。”从事教学研究20多年的浙江省特级教师沈小玲参观后感到非常震撼。

    沈小玲说,通过展览馆的平台,能让青少年更好地播下民主法治的种子,她希望学校都能组织学生们前来参观学习, “我也会把它写在我的文章里,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宣传。”

    同样作为教育专家,市人大代表杨一青也很赞同。他看到在主楼外的院子里,还设有宪法宣誓墙,表示陈列馆将会成为很好的教育基地,加上在西湖边,大家会很有亲切感。

    “普通百姓可以学到不光要享受权利,更要履行好公民义务。”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主任樊德珠认为,有了这样一个陈列馆,更是宣传宪法的窗口和平台。“让普通百姓更直观了解宪法制定的过程,起到普法的作用。”

    来自湖州安吉天荒坪的吴西豪今年已经73岁,听说陈列馆开馆,和老伴慕名前来参观。

    “五四宪法对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吴西豪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虽然是一位农民,但认为宪法应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次特地来参观深有感触,在陈列馆牌匾前,他还特意让保安给他拍了照,留作纪念,“回去以后一定要尽力向亲朋好友们推荐,让他们过来参观学习。”

   目前,“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试运行3个月,开馆时间是上午9:00到下午16:30,周一闭馆,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看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