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马奇:终一生都在与社会对抗,我要成为诗人

2017-09-06 16:00    点击:    

“我写诗是为了存在:作为一个祈祷者,作为爱的前提,聆听语言的赤裸,最终出席我自己的葬礼。”在一段自我介绍中,迈克尔·马奇说。这位捷克诗人出生于1946年的纽约,那时美苏冷战刚刚拉开帷幕。他形容自己像个游牧者,在断壁残垣中漫步。在大学毕业后,他开始投向诗歌领域,自此之后一直走在一个纯粹诗人的路上。对他而言,诗歌是在质疑社会,质疑现实;但诗歌又是活生生的,人们可以与千年前的诗人对话。


迈克尔•马奇:终一生都在与社会对抗,我要成为诗人


迈克尔•马奇

凤凰网:为什么不管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诗和酒总是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迈克尔·马奇:这是流体的关系。在中国的诗歌里,比如杜甫,李白,这(诗与酒)是一致的关系。这是非常真实的,诗人喝着酒,看着月亮。从诗意来说,这是逃离悲剧。

凤凰网:中国的酒似乎都一直跟诗人如怀才不遇这些情感挂钩,所以中国的酒文化就显得比较消沉,;但是西方的酒,大部分人觉得起源于希腊的狄俄尼索斯文化,和快乐相结合,就显得很肆意潇洒,你怎么看待这种差别?

迈克尔·马奇:我不知道大部分人怎么想。他们要逃离无聊。人们感到无聊,于是他们在节假日有聚会,聚会肯定会喝酒,他们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今社会中有更多的逃离方式。

凤凰网:你对此次诗酒大会有什么样的期待?

迈克尔·马奇:我很期待看到其他诗人,和中国社会,就我目前看到的,我很受触动。这不是关于酒或喝酒,而是关于商业支持诗歌写作。我们如今居住的社会充斥着商业文化,而文化正在衰落。我们没有文化,我们只有商业文化,文化保护人类,商业文化利用人们。这次诗酒大会是回归古典,是在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重归这个社会。这很重要。

凤凰网:西方没有出现这样商业支持诗歌的情况吗?

迈克尔·马奇:西方把这当作时尚,也许在60年代曾经风靡过,但那也带有政治意味。重要的是平衡。当然可以有快乐,有逃避,有迷幻,但必需有平衡。我认为中国诗人也很理解这些,即便这是希腊哲学的一部分,来源于哲学。为什么柏拉图要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他不喜欢竞争。诗人在古希腊社会有优势,随后哲学拿走了这些。我们从一个更为形而上的世界来到了一个更为实际的世界。柏拉图定义了很多“理想型”,但根本没有什么“理想型”,这不存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