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访谈
董其峰,经过2017年央视春晚《阿峰其人》和2018年央视“宵夜”(元宵晚会)的文化“洗礼”,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文艺界已经名声鹊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摊簧、独角戏、杭州评话、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词、武林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剧、滑稽戏,以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方言,也与他和他的团队荣辱与共,焕发青春,重振雄风。
杭州乡土文化“文艺复兴”
杭州地方戏曲曲艺改革再出发
董其峰的办公室门牌,还是很有意思的,醒目地挂着两个身份,一个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一个是杭州杭剧改革组组长,还有,就是董事长。
院长,说明他是这个文艺院团的CEO;组长,说明还肩负着改革发展的使命;董事长,是要他懂市场会经营。艺术家,改革家,企业家,CEO,是个全才的标配。
背负着如此“三座大山”砥砺前行的董其峰,鲜有豪言壮语,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
先用三言两语讲讲董其峰的创业“历险记”。 “2000年从杭州艺校刚毕业的时候,工资只有300元,什么节目都去,先填饱肚子要紧。一路打拼下来,我们一个班,最后留下来搞文艺的,就剩下了6个人了。”
“我2014年接班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给我的任务很明确:进行院团改革!要自负盈亏,还要做好非遗的传承、发展工作!”
“40多号人的工资每月要发,年轻演员要培养,优秀演员要留得住,老演员要保护好,要创作出好的节目,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要拼市场,拼节目,拼观众……那段时间,非常焦虑,睡不着觉,急的一下子头发全白了。”
“好在我们有众多优秀的老前辈,他们对杭州曲艺像生命一样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像信仰一样顽强,他们的精神感动和支持着我。”说到情切处,董其峰的眼角泪光为老前辈而闪烁。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用人,用最正规的磕头拜师的礼仪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师对徒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批批文化骨干。为了传承好传统优秀剧目曲目,我们成立了非遗办,挖掘、整理、出书、出碟,对非遗进行抢救性收藏整理,我们有的小青年办公室里是看不到人的,天天跟在老艺术家身边,写呀抄呀记呀,录音又录像,收录珍贵的最后非遗记忆。”
所以,本来“拖油瓶”的非遗项目,在董其峰全面推进剧团改革,全面推进舞台和剧本创新,全面推进商演+(社会服务,包括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养老院福利院等),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的同时,“中国文化报”专刊发布,认定杭滑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就是文化现象,杭州传统曲艺形成的新文化现象。这,就是董其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成立杭州地方戏曲曲艺传习院
为杭州的文化繁荣再添一把力
我们去紫阳山下的杭州艺苑采访董其峰时,正逢他们在排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厉害了,我们的40年”滑稽曲艺专场,届时,他们将为观众送上小品、独角戏、滑稽小戏等曲艺大餐。
杭州本土戏曲曲艺艺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体制机制的问题。“院团的编制都是给35岁以下的,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带头人和非遗传承人,因为年龄问题,被卡在了体制外,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和生计,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尽管他们是因为热爱曲艺艺术才留在院团的,但是他们毕竟都是腕儿,都是杭州的文艺大咖,是杭州戏曲曲艺艺术殿堂级的人物,所以,我一直在考虑,用什么方法,才能有尊严地留住他们,才能让杭州的曲艺艺术持久的、制度性的作为文化软实力传承和弘扬下去。”
董其峰想到的建议,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为提案《关于成立“杭州地方戏曲曲艺传习院”的建议》,提给了有关部门。
他建议,将杭州杭剧改革组、杭州杭剧团合并,成立融继承、研究、教学、展示于一体的杭州地方戏曲曲艺传习院,内设曲艺团、杭剧团两个演出团体,协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共同传承和保护好九大“非遗”。
提案是为了得到共鸣和重视,建议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希望董其峰理想中的研习院,可以实现,并且成为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一个里程碑。(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