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的情感岁月

2017-10-30 13:02    点击:    

(原标题:手写的情感岁月)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从不同建筑物、路牌,甚至邮筒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以及人民生活的转变。在这短短20年间,人类通讯文化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通讯方式发展迅速,由以往需要把书信投入邮筒,到现在只需按一个手机发送键就可完成。互联网的存在消弥了空间距离。

随着时代的改变,也许有人认为,类似邮筒和手写信这样古旧的东西会逐渐没落,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香港现在依然保留了59个旧邮筒,当中最古老的已经服务市民逾一世纪。而手写信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一些年轻人也懂得欣赏写信的美和意义。

戴安琪,一个香港年轻人,从2012年开始,她每个月都会寄信给澳大利亚的朋友。虽然利用电话通讯可以立即回复对方,但很多信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行文也变得肤浅。因此,戴安琪认为,写信可以让她更用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信比发短讯更体贴。因为生活工作繁忙,戴安琪曾经也想过放弃写信,但每当看到对方的字迹便会觉得很亲切,也深切感到朋友对自己的关心,便坚持了下来。戴安琪记得曾收过一封信,朋友在上面写的一句话让她至今难以忘怀。信上写着“即使别人口中的你如何,你仍是我认识中最体谅别人、爱护别人的朋友。”这句手写的话,让她内心很感动,也成为她生活的动力来源。

一封信盛载的思念与感情,曾经是何等让人期待。今天当键盘和计算机取代笔和纸,手写字显得格外珍贵,手写信也的确拥有一种与别不同的魅力。何况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字,我们可以从这些字迹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他在写这封信时的感情,因此才说“见字如见人”。

香港邮差平均每天处理1600至2000封信。他们的工作见证了这个世界转变,也见证着信件随时代变迁而慢慢淘汰。相比以前,他们发现现在写信的人的确减少了,而且银行结余单也可以转为网上查看,所以邮差派发的大部分物品都是明信片和邮包。听一些邮差说起,有时在派发信件中会看到由小孩亲手写给父母的信,再看到信上写着“妈妈收、爸爸收”的稚气字样,他们会感觉很开心,或许因为手写信能把幸福快乐的心情感染到其他人。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又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手写信或许就是寄托这份情感的信物。如今,拨动一个按键,电子信息可以消失得无影无综,而信件可以保存很久。每当想念亲友,拿出信件细心阅读,感觉他们就在自己身边一样。就像日本作家清少纳言所说“把自己所想的事情写了寄去,就是书信还未到那地方,自己仿佛已经满足了。若是没有书信的话,那就会多么忧郁,心里没有痛快的时候在连续想着种种事情的之后,便把这些寄给了那人,这下子至少对那人的挂念总已经消除了,况且若是更能见到回信,那简直同延长了寿命一样。”

(原标题:手写的情感岁月)

netease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