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道出琼州汉风

2017-10-09 18:01    点击:    

  文\海南日报记者 尤梦瑜

  在乡下祠堂,在博物馆内,在民间收藏家手中,今天的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匾额,于家庭生活、于社会民风,这些匾额都以书法之美寄托着祝福、期望、赞颂、恩赐等丰富内涵。

  2006年起,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二人与团队一起整理海南地区的碑、碣、匾等,并开展学术研究。最终出版了《海南金石概说》《海南碑碣匾铭额图志》“龙华·美兰卷”以及《海南碑碣匾铭额图志》“琼山卷”等书籍,呈现团队的搜集及研究成果。

  两位教授在书中介绍,金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学问,被称为“金石学”。通常所说的金石,例如在地方志中载入的“金石”栏目,是指碑、碣、匾、铭、额及联的刻文。在海南,匾、额、联多在庙宇、祠堂或屋宇中悬挂。

  匾额作为金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向人们显示历代政治、地理、历史、文风以及书法艺术的成就,是人们今天研究海南历史的重要实物例证。匾额是集语言、书法、印章、雕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

  周伟民说:“海南匾额是汉文化从中原传入的成果。汉族移民来到海南岛之后带来了传统的碑文化,匾额从宋朝以后,已经开始在海南岛上流行。”

  据了解,匾额的形式有竖匾和横匾两种。海南现存的匾额多出于明代以后,因此横匾较多。“匾”一般多见于厅堂之上,而“额”则多悬挂于凉亭等建筑的门楣上。海南明清以后的匾额数以千计。儋州中和镇“东坡书院”匾、东坡书院内的“载酒堂”匾、张岳崧书写的“维则堂”匾都算得上是海南的名匾。

  “包括匾额在内,这些金石,散落在城镇乡野之中,它们不是冰冷的木段、石头和铜铁,而是有价值的记录簿。”周伟民说,林林总总的刻文,忠实地保存了过去历史的真迹,记录下历史沿革、宗教民俗、社会档案;或彰显人物事迹、丰功伟绩、文教薪传,以此昭示世人而流传千古。它们是海南历史的里程碑,也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然而,一些匾额、碑碣的生存状况却令人担忧。周伟民告诉记者,相比较于碑碣,匾额流失严重。“早些年,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这些东西又多在乡下,很多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用这些石碑、匾额等当路基、围猪圈等。一些木质匾额被劈来当柴火用。”周伟民说,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不断提升,大家保护意识也在增强,这样的情况大大减少。而能够保存下来的金石都将成为海南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关链接:

书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脉:赵孟頫题写“东坡书院”匾额
故宫神武门“故宫博物院”匾额边框突发脱落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展出历代“科考”舞弊工具
海口邀请名人名家重书五公祠楹联匾额
客家女:收藏匾额找寻历史记忆
百年彩票店匾额引轰动 古人买中榜者姓氏赢彩金
故宫匾额惊现"到此一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