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国家档案文献神秘面纱 展锦屏文书精髓内涵

2016-11-29 09:01    点击:    

揭国家档案文献神秘面纱 展锦屏文书精髓内涵

图为锦屏文书文化节发布会现场

    反映民间生态理念,体现民间智慧的力量。被称为与徽州文书、故宫明清档案比肩的“三大文书”的锦屏文书,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填补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契约文书和缺少反映林业生产关系的历史文献的空白。8月18日,“2016第二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锦屏文书节将约您莅临杉木之乡锦屏,领略五百年的锦屏文书契约文化内涵。

    山常青、水常绿“社会基因密码”的“金钥匙”

    锦屏文书,它指以贵州省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苗族、侗族人民长期从事以农林生产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

    明清时期,朝廷在贵州省锦屏县开设“木市”、广征“皇木”,从此,锦屏县当地群众和来自江浙一带的汉族人民在锦屏从事木材贸易和人工造林、管林工作,木材贸易空前繁荣。由此,形成了一种较为成熟、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世界林业史上堪称独特的林业生产关系,产生了大量的山林植造、山林管护、木材买卖、木材水运及纠纷调解等民间契约,这些契约统称为“锦屏文书”。

    “杀不完的猪,砍不完的树。” 诞生于封建时代商品经济中的锦屏文书,在生态保护、民间纠纷调解、社会责任分担等方面竖立了民间典范,是破解锦屏县等清水江流域地区长期以来山常青、水常绿“社会基因密码”的“金钥匙”,对当今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经过明清500年大规模的砍伐,锦屏县森林资源仍然呈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总体态势,全县森林覆盖率71.3%。

    2010年3月,“锦屏文书”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据统计,锦屏县民间至今还保留着30万件的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锦屏文书。为抢救和保护这些文书,近年来锦屏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领导小组,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修建“锦屏文书特藏馆”,开展锦屏文书征集、整理、裱糊、入库数字化、编辑出版图书等规范化建设保护工作,目前共征集到锦屏文书5万余件,为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俗民间元素尽显特色 异彩纷呈活动嗨不停

    为挖掘锦屏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域民俗风情,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扩大对外影响,提升锦屏美誉度,实际检验“旅游活县”取得的成绩,锦屏县将于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2016第二届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届时将进行民俗文化展示、龙舟赛、水龙花脸龙彩龙互动、文斗生态博物馆开馆、锦屏文书研讨会等活动,充分展示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数十万件锦屏文书的精髓、内涵,和多姿多彩的锦屏民俗民间文化。

    此外,活动期间还可以在已有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隆里古城,体味古城古风古韵,参与首届中国• 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各项活动。

    锦屏文书文化品牌优势强劲 地方全域旅游跑出加速度

    锦屏文书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工作,自2006年以来从锦屏一个县,扩展到台江、剑河、三穗、天柱和黎平共6个县,各级档案馆和一些高校、研究机构收集的锦屏文书已有10万余份,且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影响不断扩大,其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锦屏县地处黔东南州东部,与湖南省的靖州县和州内的剑河县、黎平县、天柱县相连,因“风光秀丽似锦,青山环抱如屏”而得名。这里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这里的民族风情,古朴而神秘;这里的历史古迹,文化厚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各类旅游景点100多处。被誉为“汉文化孤岛”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军事城堡隆里古城,全国独一无二的“锦屏文书”楼,全国最大乡村林场、省级森林公园春蕾林场,三板溪库区山水生态风景画廊以及亮江、小江等自然生态风光;瑶白、平秋、文斗、韶霭、裕和、茅坪等民族村寨的摆古节、 鞍瓦节、尝新节、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会等民族原生态文化,可以满足游客养生、探秘和怀旧等多种旅游需求。

    近年来,锦屏县加大对锦屏文书品牌的宣传,借助锦屏文书品牌效应,推动锦屏全域旅游开发和发展。目前,锦屏县正积极抢抓机遇,用好平台,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景区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集中全力打造景区升级版,力争使锦屏的旅游产业迈向新台阶,迎来新发展。锦屏县委县政府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和保护力度,旅游业发展开启了“加速模式”,隆里古镇旅游景区、美丽乡村雷屯村、龙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园、文斗、瑶白等一些旅游景区景点正以快速度进入广大游客的视角。

    同时依托黎平机场、贵广高铁、沪昆高铁、三黎高速,锦屏成为了连接南线侗族旅游区和北线舞阳河旅游区的黄金通道,锦屏县城距黎平机场30分钟车程,距离贵广高铁从江站和沪昆高铁三穗站一个小时,距州府凯里两个小时,便捷的交通网让锦屏旅游真正实现“快旅慢游”。 2015年,锦屏县多措并举整合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景区累计投入3.17亿元。全县实现到锦旅游人数15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业收入10.5亿元。

    “十三五”期间,锦屏县将重点优化全县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升级老景区、全力建设新景区新亮点,提升锦屏旅游品质和品牌知名度,重点培育“隆里古城”、“锦屏三江水利风景区”、“锦屏文书”等旅游品牌,力争到2020年建成5A级景区一个,3A级以上景区5个,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成为锦屏经济社会重要的增长极。

    词条链接:

    锦屏县

    锦屏是一个美丽在山水,传奇在风情的地方,因境内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而得名,是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最美的县名之一。全县辖7镇8乡,国土面积1596.9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居住有侗、苗、汉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境内资源丰富,有“杉木之乡”、“水电之乡”、“青石之乡”、“舞龙之乡”之美称。

    锦屏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与青山相安生,与绿水共流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得到大力弘扬。锦屏是中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7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100%,是“天然大空调”、“天然大氧吧”。放眼锦屏,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历史性彰显。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的品牌打造,凸显了锦屏比较优势的潜力与愿景。隆里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斗苗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锦屏文书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锦屏侗族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上,锦屏留住了“最美乡愁”, 让人们深深体会锦屏的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民族文化养心,传统美食养颜。民族文化旅游业对锦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指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各族群众在500多年的林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契约、账簿、乡规民约等,是清水江流域人民长期从事以农林生产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它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是解开清水江流域地区长期以来山常青水常绿之谜的“钥匙”,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锦屏文书对当今的林业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林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法学、档案学等学科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锦屏文书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经济契约文书的空白,填补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缺少反映林业生产关系历史文献的空白。同时以丰富的史实资料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学者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没有民间法律基础的偏见。

    锦屏文书文化节

    锦屏文书文化节,是一次集资源推介、文化交流、体育比赛为一体的盛会。这次活动主要向大家推介被专家学者称为“在生态保护上树立一个世界典范”的锦屏文书的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锦屏悠久厚重的木商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秀丽旖旎的山水风光,进一步擦亮“文书胜地、山水画廊”这张文化旅游名片。锦屏将通过持续举办中国•锦屏文书文化节,展示锦屏后发赶超的新形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