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的公交车
(原标题:见证历史的公交车)
文/郑明治
公交车厢虽小,却是个大世界、大社会。一路驶来,它见证了一段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讲述着一个个或甜蜜或苦涩的故事。
在那个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时代,乘公交被称作挤公交,上车找座位被称作抢座位,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尤有甚者,将部队的“四快一慢”战术运用到了公交车上——身处站台,双眼要紧盯来车方向,及早快发现来车;提前判断车停位置;尽快抢占有利地形;车门一打开,出手风快,双手抓牢车门,力排众人,捷足先登;上车后,眼光搜索座位要快,要优先选择最前靠窗者,坐下后,慢慢享受窗外的千万风景,笑看车内那些被挤得东倒西歪的善男信女、老头老太,哪管他们的脚站麻、腰站弯。小小车厢,是展示速度力量和智慧的舞台,文明友爱气息稀缺。
说到让座,力争来的座位,岂可轻易让人?其实也没有哪款法条规定必须让座,只是那不让的“理由”太离奇太可笑。例如,不让老人——谁知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阶级斗争这么复杂,老坏蛋老特务老反革命多得很,我要提高警惕,不能对坏人心慈手软;不让孕妇——而今实行计划生育,哪个敢保证她肚子里的娃儿有没得计划。眼目下已经够挤了,再多生,硬要把大家水分挤干,挤成相片嗦?如此这般,几句黑色幽默,就轻而易举地掩盖了一个自私心灵。
再后,不让座位的理由又由“政治”转为“经济”了。我的座位——我的座位是出钱买的,不让又咋个嘛?这类人,钱包充实了,但脑壳还有点虚;随着车辆前进,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但距文明的目标尚有路程。所幸现在这类人少了,文明氛围浓了,谦让礼让多了。常在公交车上看见这种现象,年轻人为老年人让座,老年人谢绝不坐,称自己身体健康,能站能立。“现在全民健身,不坐也是一种锻炼呀。”至于那些倡导为养家糊口,为国家建设劳累的年轻人让座的老者,其精神境界又是更上层楼,值得点赞矣。
公交车见证了历史,而且它还将继续证明,随着交通工具的先进化,站台设施的科学化,道路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持续提升,人、车、路和谐同行,原先认为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的挤公交,必将成为多数人选择的美的出行享受。
(作者系成都市公交公司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