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7食品安全白皮书: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成投诉热点

2018-09-09 23:05    点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安徽省食品安全状况如何?食品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昨天,省食药监局发布的《2017年安徽省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去年我省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平稳,国抽、省抽共完成26490批次,不合格样品752批次,不合格率为2.84%。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未达标、致病性微生物超标、其他微生物超标等问题,将是食药监部门下一步监管的重点。

食品抽检合格率平稳

白皮书显示,去年我省国抽、省抽共完成26490批次,不合格样品752批次,不合格率为2.84%。

据悉,国抽总体完成抽样检验10990批次,不合格样品381批次,不合格率为3.47%。其中普通食品10960批次,不合格样品380批次,不合格率为3.47%;保健食品30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不合格率为3.33%。国抽问题发现率比2016年提高0.33%。乳制品、罐头、水产制品、调味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特殊膳食食品、食品添加剂7类食品合格率均为100%。省抽完成抽样检验15500批次,不合格样品371批次,不合格率2.39%。省抽问题发现率比2016年提高0.31%。乳制品、蛋制品、食品添加剂、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5类食品合格率均为100%。

白皮书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食品消费的监督抽检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我省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和分产品类别合格率都呈现逐年提高态势。特别是食品生产环节,汇总统计了2005年以来的抽检数据,通过曲线图比较,皖产食品合格率从2005年的80.59%提升到2017年的97.38%。

白皮书也分析了抽检发现的问题,比如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未达标、致病性微生物超标、其他微生物超标等。这些问题将是食药监部门下一步监管的重点。

特殊食品投诉量大增

2017年度消费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各地共收到普通食品投诉举报信息23995件,特殊食品投诉举报信息1593件,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上升。

据悉,普通食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标识不符合规定、无证生产、违法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使用不合格原辅材料;无证经营,经营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的食品、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经营者伪造、涂改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餐馆经营环境差,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等。 特殊食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非法添加、生产销售假冒产品、无证经营等。

省食药监局相关人士表示,2017年,全省按一般程序共办理食品案件9362件,移送公安机关80件,罚没款合计7189.62万元,捣毁窝点2个。全年案件总数同比上升32.18%,罚没款总数同比上升45.71%,严厉打击了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成效显著。

对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白皮书分析认为,目前我省食品安全还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等几个主要问题。

据悉,我省有50余万个食品生产经营者,总体上规模以上企业比例小,多小散乱占比大,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高。源头风险较为突出,环境污染导致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超标,种养环节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依然存在。过程风险较为顽固,食品生产经营中的非法添加、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仍不断反复。监管能力也有待提高,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没有建立,监管人员在能力、效率、质量、管理等方面与监管要求还有差距。社会风险也在加大,食品信息、谣言极易通过互联网传播扩散,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酿成公共事件。

针对目前我省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省食药监局将深化智慧监管,提升精准监管水平;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构建“严管+巧管”监管新局面;加强监督检查,严防严管严控风险;注重监管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化监管;强化各方协同,推进共治共享。

余梦园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